2025年04月23 星期三 03:23:00

屋舍百间城墙坚固,陈氏筑城佳话流传

发布时间:2022-10-21 11:29

风光旖旎的惠州大南山下,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古村落——田坑古村。古村落格局构思精巧、建筑风格别具一格;陈氏家族开基筑城,“八代为官,五世十大夫”的佳话至今流传。鼎盛时期,村内建有房厅四百多间,四周筑有坚固城墙,七座防御性望楼高耸其中,世人称之为“田坑古城”。

W1a

▲俯瞰田坑古城,青砖灰瓦尽显古朴。

俯瞰之下,田坑古城面朝延绵宏伟的大南山,城前溪水萦绕—、田畴交错,城后翠竹成排、果木婆娑。多年来,田坑古城一直是惠州市乃至广东省内颇负盛名的一处胜迹——早在2008年,田坑古建筑群就已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次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世事变迁,田坑古城穿越三百年光阴,早已繁华散尽,但城内仍保留着大量历史建筑和隽永的人文印记。记者走访发现,古城基础格局保存尚好,纵横交织的鹅卵石巷道串起了独特的古城肌理,处处古意盎然。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古城内部分建筑面临墙体倾斜、屋面坍塌的风险。

记者从惠州惠东县九龙峰旅游区管委会获悉,目前该区已申请省级专项经费修缮田坑古建筑群,相关的修缮保护方案和开发设计方案已初步形成。根据初步方案,田坑古建筑群将规划建设主题历史文化展览区,并依托大南山旅游综合体建设规划,植入文化业态,激发古城活力。

日前,记者踏上了探迹田坑古城的路程。沿着惠州市惠东县356省道一路东行,进入九龙峰旅游区后,拐入平坦的307乡道前行,便来到了田坑古城所在的长坑村,村道设有显眼的路标指明前往田坑古城的方向。

W1b

▲田坑古村落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图。

驶入村道转角处,开阔的田坑文化广场映入眼帘,停车位、绿草坪、篮球场、告示栏等一应俱全,广场入口处的一面石碑勾勒出田坑古城的轮廓: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朝,占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以大夫宗祠和进士第为代表的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主要分布在古城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主要为200多间一字栋式民宅。房前屋后交织着鹅卵石巷道,全城仅在东面设一大门,7个炮楼分布在城墙中间,城门前设一口半月形风水池,这种设计在古代建筑学中称“七星伴月”。

走近古城门楼,绿树清溪,风景宜人,只见淙淙溪流从古城门前蜿蜒而过,水边杨柳丝垂、其势若伞。沿着崭新的石桥复行数十步,田坑古城的古朴宏伟顷刻间从书页文字的描绘中活过来——厚重的城门楼巍巍屹立,与高耸的城墙紧紧相连,门楼左侧的城墙延伸向恢弘的望楼;右侧墙体多已倒塌,半遮掩着城内的古朴破败的民宅,正前方是一个草莽丛生的废弃风水池。

走进古城之内,古老的村寨生活气息从遥远的历史深处飘来,在斑驳的墙体间回荡,鹅卵石铺设而成的古巷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将古朴庄重民居建筑有序相连。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时空错序之地。巷道墙角间爬满肥厚的青苔,被暮春的微雨打湿后,更显翠绿,旧旧的石板凳安静地躺在墙边,仿似三百年前的历史残片。

穿行在古城内,最引人流连的莫过于各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记者留意到,古城内有单排分布的小型民宅,也有大型的合院式民居, 还有祭祀使用的祠堂……透过老旧蒙尘的青砖灰瓦,朱门绮窗,略约仍能窥见曾经的鼎盛气象。

难得的是,在兵连祸结的年代,为了保障族人百姓安居,古城筑不仅筑起了坚固的城墙,还按照独特的布局,建造瞭望楼(碉楼)等防御性建筑。记者在残存的望楼看到墙体上有清晰的孔位,墙体为“镬耳封”火山墙,展现出岭南传统广府民居建筑特色。

在鳞次栉比的古建筑中,大夫宗祠是最受关注的建筑之一。大夫宗祠呈院落式四合院布局,墙体用青砖砌筑,厅后壁设神龛供奉陈氏先祖,香案之下,七对排列整齐的功名牌匾上,清晰地写明了陈氏祖先的各种官衔。考其渊源,田坑古城正是陈氏家族数代人精心营造而成。

文/图  陈丽媛  杨款兆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