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外长:中东乐于对华发展互惠互利关系

2022-10-24 18:40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0月20日发表题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增强在中东的存在》的文章,作者是埃及前外交部长纳比勒·法赫米。文章认为,牢固的中国与中东关系是存在的,而且这对所有各方都非常重要。鉴于这种合作的规模和性质以及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肯定地认为,双方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在今后几十年会进一步增强。全文摘编如下:

近年来中东最常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该地区国家与中国未来的关系。对此,我的反应是,中国已经在中东了,双边关系只会加强,且可能是呈指数级。

中国是阿拉伯国家的主要双边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3300亿美元。同年中国与以色列的贸易额超过220亿美元,远高于1992年的约5000万美元。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外国投资来源。“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多个阿拉伯国家,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埃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在基础设施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合作。

中国对以色列的投资也在增长。此外,就伊朗而言,它一直在推动加快落实与中国在2021年达成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为期25年、价值400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发展产业、网络能力和军事合作。

石油仍然是中国与中东地区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石油需求近一半需要进口,2020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总额约为1760亿美元,其中近半数来自中东地区,最大的供应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曼、阿联酋与沙特阿拉伯一道出现在中国的十大原油供应国名单上。

因此,很显然,牢固的中国与中东关系是存在的,而且这对所有各方都非常重要。鉴于这种合作的规模和性质以及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肯定地认为,双方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在今后几十年会进一步增强。

真正且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中东各方如何同时与美国保持牢固的关系,尤其是在华盛顿对中国越来越敏感的情况下。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如何在不大量参与中东政治,和捍卫其在该地区的投资以及确保其出口和能源进口的海上通道畅通无阻之间实现微妙平衡。

回顾过去对于回答上述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中东地区国家与中国没有任何历史上的负面经历,与欧洲国家不同,中国并不是该地区的殖民大国。此外,在过去50年里,北京坚称自己的外交政策不同于美国。

几十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表现谦逊,与发展中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呈指数级增长,以及对资源和市场准入的需求也相应增长,中国受到了寻找合作共同点需求的推动和激励。北京对地区事务谨慎但不断增强的兴趣令其强烈支持多边主义。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显然对任何与中国加强合作的行为都非常敏感,哪怕这种合作是来自其在该地区最强大的盟友。华盛顿已经向以色列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它大力削减与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近年来,它的阿拉伯盟友也感受到了类似的压力。

因此,我的结论是,中国加强与中东的接触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互惠互利的,不管美国和俄罗斯的姿态如何变化。在中国或中东国家看来,它们之间更紧密关系的建立既非美国和俄罗斯改变优先考虑事项或改变姿态的结果,也非企图要对抗美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