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 生物技术成为中美竞争新领域

2022-10-27 18:32

新媒《海峡时报》10月24日文章,原题:生物技术之争——中美较量的新战线。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两国的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技术各有千秋,外界对两国疫苗的效果有不同看法。一直标榜全球生物技术领先的美国担心其优势逐渐被中国赶超,虽然不是当下,但长远而言,中国有一定优势成为领先全球的国家。

两个超级大国认识到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其应用范围广,涵盖从治疗癌症药物和基因检测到实验室培育。今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扩大美国生物制造业的行政命令,旨在减少美国对相关材料和生产的进口依赖,尤其针对中国。他表示:“我们要确保美国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创造就业机会、降低价格、加强供应链建设,这样我们就不必依赖世界任何地方。”

中国也在减少对进口药物的依赖,他们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总体规划中将生物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是在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大背景下发生。由于在半导体行业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美国政府正采取措施,确保生物技术领域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一位美国官员表示:“我们确实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有落后的风险,就像我们在半导体行业和先进电信行业所做的那样。”与中国的科技竞争,美国政府不得不再次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但考虑到供应链之间的紧密联系,美国在生物技术行业与中国脱钩并不容易。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的行政干预将阻碍生物技术研发的合作。

尽管美国在生物技术方面仍领先于中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在这领域拥有优势。

今年7月,新的美国安全中心(CNAS)智囊团发布一份报告表示,他们考察美国对四种资源的获取情况,这四种资源是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设备、人员、信息和资本。美国在上述每一种资源上仍具有优势,但报告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积极的战略来确保资源的获取,如果没有大量的资本注入,美国的生物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十年落后于中国等竞争对手”。

令美国担忧的是,他们在建立熟练劳动力方面做得不够,而中国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储备,这种差距在未来几年将会扩大。CNAS报告称:“在实验室、农业研究站和医疗机构拥有训练有素人员的数量不足,是遏制美国生物经济爆炸式增长的最大瓶颈。”

在美国,大多数开创性的生物技术研究由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完成。美国大学每年培养约3000名生物学方面的博士,中国每年培养1万名。乔治城大学去年8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无法获得生物学博士的确切数字,但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数学博士增长方面已迅速超过美国。在20世纪末,美国每年都培养大约2万名理工类博士。但到2025年,中国的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7.7万,美国约为4万。今年8月,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内容令人担忧,研究、探索和突破性创新能力本来是美国强于中国的优势。

中国在数量上的优势尚未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科学突破。

麦肯锡的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作者发表的生物医学论文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在该领域的权威出版物《细胞》、《自然》和《科学》上,中国作者的出现频率低于美国、英国或德国作者。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论文通常是后续研究,而不是核心的基础研究。

CNAS表示,在资本方面,尤其是来自私营部门的资金,美国远远领先于中国。德国数据平台Statista的一项统计显示,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占全球价值份额的59%,而中国为11%。CNAS的报告补充称,美国政府有注入更多资金的空间,例如为孵化器提供资金。

对中国而言,除了来自私营部门的强劲资金外,政府的资金也随之而来。直至2025年,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研发投资将每年增加10%以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也很雄厚。中国是一个高质量、具有竞争力而且成本低的制造中心,部分从美国制造的药物约13%来自中国。拜登政府的行政命令针对的正是这种对海外制造业的依赖,计划重塑本土的供应链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国内制造能力,无法估计其他国家的生物技术创新企业会转向美国还是中国。路透社援引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杰富瑞(Jefferies)的分析师指出,取代中国生产每年将花费美国制药商高达180亿美元,此外还有120亿美元的劳动力成本。

尽管如此,美国生物技术行业似乎正走向与中国某种程度上脱钩——如半导体。这表明,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越来越愿意利用产业政策推进自己的事业。根据白宫的一份简报,该计划旨在建立美国在新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导地位,并将重点关注半导体和先进计算、先进通信技术、先进能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所以,未来将有更多产业政策出台。美国正在与中国争夺这些技术的主导地位。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中国项目主任斯科特·摩尔(Scott Moore)和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研究中国生物技术的助理教授阿比盖尔·科普林(Abigail Coplin)认为,对中国生物技术关闭美国市场弊大于利。今年4月,两位教授在《中国文件》(ChinaFile)在线杂志上曾写道,生物技术“本质上是一个跨国的、发展迅速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他们认为:“美国政府以安全为由对中国生物技术研发和流通进行限制,有可能损害而非增强美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限制美国在互惠技术发展中分享的能力。”

随着美中竞争的新领域形成,我们希望美国的产业政策将是有针对性,而不是意识形态上,以利于继续与中国有互利合作的空间。

编译/迪巴拉 2022-10-2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