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更加“硬通”的人民币

2022-10-29 20:31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刻理解其中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特别提款权(SDR)的篮子货币之一,人民币较之2016年刚加入时提升了1.8个百分点。体现在人民币结算上,目前在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的跨境交易总额中,有近一半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也达到3223.8亿美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此外,我国国际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十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同GDP的比率始终保持在2%左右。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达1664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货币直接投资实现基本可兑换。今年上半年直接投资顺差740亿美元,显示资本项目下中长期投资渠道表现稳健。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形成了证券投资项下“沪港通”、“债券通”等跨境投资机制安排。今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近10万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尤其是经常账户、直接投资账户形成的基础性国际收支长期以来保持顺差,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维持稳定奠定了基本盘。

人民币越来越“硬通”,是中国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结果,也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连续十七年稳居全球第一)的强力托底。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最终目标是成为和中国经济体量、综合国力以及外汇储备相称的世界货币。这不仅符合全球贸易和货币金融体系的基本逻辑──从美元、欧元、英镑、日圆的经验即可一窥端倪,而且人民币已经加入了SDR货币篮子,因此成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货币也是全球期许和应有责任。

人民币国际化是长期战略,也成为美元那样的硬通货币,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令人印象深刻,可谓越来越有“全球範儿”。中国人的全球游和全球购,以及强大的贸易硬核实力,使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认可了人民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简言之,在东南亚和韩国,人民币在支付和结算方面,已经等同于本地货币和美元。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据不完全统计,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央行或货币当局有70多个,包括德国、英国、澳洲等。今年4月,中东的发达经济体以色列,也将人民币纳入本国储备货币。

由于人民币2016年才纳入SDR货币篮子,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中,人民币占比相对降低。尽管如此,很多发达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选项之一,凸显他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成果的折射。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SDR中人民币的权重提升至12.28%。此外,在俄罗斯储备货币占比中,人民币份额为17.1%;此外,伊朗央行中人民币份额已经达20%。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一方面,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日圆、英镑主导的格局,人民币要超越日圆、英镑和欧元,成为像美元那样的世界货币,靠的不仅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托底和人民币自身的实力,还要突破货币、金融、贸易之外的诸多障碍和惯性。而且,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尚有提升空间,发达经济体选择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不多,即使选择人民币也占比不高,只是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因此,人民币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必须得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充分认可。

另一方面,受疫情、俄乌冲突和美西方暴力加息的连串影响,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紊乱,国际货币体系也面临经济因素之外的冲击。加之数字货币兴起但在全球范围内还缺乏有效、统一的治理体系,美元、欧元、英镑等传统的西方世界货币,因为暴力加息带给全球汇市的负面传导,其全球公信力都受到了影响,这些世界货币的“硬通”也普遍打折。

世界需要更加“硬通”的人民币。虽然人民币汇率因为美联储加息而波动贬值,但和美元外的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波动仍维持在合理区间。经历疫情、俄乌冲突和美西方暴力加息的叠加考验,人民币会越来越强,其国际化进程也会行稳致远。

人民币国际化依然要有序推进。作为世界货币,权利与义务、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当前形势下,人民币既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而且也不具备完全自由兑换的外部条件,人民币国际化既要看到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固有的秩序阻力和利益掣肘,也要充分考虑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叠加。因此,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才会越来越“硬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原标题:国际观察/世界需要更加“硬通”的人民币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