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冈,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一隅,作为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8000的小岛,却是清代岭南木板刻书中心,许多珍贵的古籍中都刻有“顺德马冈”字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岛何以成为声名远扬的木刻雕版之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马冈刻书技艺未来将走向何方?
▲马冈新貌。郑伟锋摄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的马冈,四面环水,珠江支流穿岛而过,周边是诸山环绕,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个岛最开始叫“金坡岛”,于明朝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村后改名为“马冈村”。据《顺德县志》记载:“马冈,在村前,村以山名。”在村口前,有一座酷似一匹卧马的山岗,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作“马冈”。
虽地理上被河流隔断,但马冈从未隔绝对外交往。马冈利用18.7公里长的河堤,造就发达的水路交通,反而成为顺德水路交通中心之一。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开放渡口后,马冈共设“往大良”“过婆庙”“过容奇墟”和“马冈”4个渡口,随着对外活动需求增多,到了清末民初,马冈又增设了“飞鹅渡口”等6个渡口。
▲清代光绪年间的木刻雕版。
除此之外,马冈更是广州商船到江门、香山的必经之地。根据清代咸丰顺德志、民国续志记载,马冈每日都有定期往返省城、佛山、石歧等地的航班,朝夕可至,可算得上是十分便利。
在如此频繁的对外交流中,马冈人的见识和文化素养逐步增长,思维也逐步开放。在经济环境不断提升之下,人们开始重视教育,崇文尚教的风气蔓延开来。清代道光年间,马冈人筹建了一间“金波书院”,而后又开办了“神步社学”,到了清末民初,马冈岛上私塾近十家,一些规模较小但数量很多的家塾、义塾、教馆也不断开办起来。“广设书院、兴学塑才”蔚然成风,也造就了人才辈出的景象。
据统计,历史上马冈籍的进士和举人有几十个,而近现代各领域的“领头羊”也不少,例如陶塑名匠文如壁、电学专家文树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冯镜华等。
马冈又被称作顺德的“宝岛”,这裹人杰地灵,不仅有着文人雅墨、祠堂庙宇,更藏着忠心义胆的秘密。
宋代末年“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忠于自己的信仰和气节而遇害。为避免家族尽亡,文家其中一脉偷偷迁往荒凉偏僻、被江河阻绝的马冈,隐藏自己身份“不露声色”地存活下去。直到2002年文天祥后代群墓被发现,人们才知道文家在这裹隐居如此之久。
这种保守秘密的义气还延续到了明朝。当时明朝抗清大将军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冤杀,其中一位仆人畲义士是顺德马冈人。他冒着生命危险收殓袁崇焕尸身,畲家后代更是世代守墓,坚守信义和秘密足足三百多年。
马冈正是这样一个对外开放、包容淳朴、崇文尚教、家族团结的地方,而它成为刻书中心是天时地利人和,与马冈自有的客观条件和文化民俗密不可分。
文/ 杨苑莹 图/容桂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马冈村委会供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