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来是半导体产业的风光年代,但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今年已经下跌四成多。一方面固然是通货膨胀等因素,减缓了半导体需求,近来更关键的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业的全面制裁。而从不同介面观察,事物呈现著不同的面貌。
费半指数过去十年来平均成长十二倍,而标准普尔五百指数仅有四倍,但今年费城半导体指数跌幅是大盘的两倍。根据投资研究公司BCA Research的分析,预料全球半导体股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会触底,也因此有人感叹半导体的好景不再。
芯片整个制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典型芯片的蓝图可能来自至少三个国家的多个公司生产,没有这些公司跨国以及跨洲合作,先进的芯片基本上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开发先进芯片技术可能需要十年时间,而且要绕过对精密仪器的禁令,价值一亿美元的机器并非易事。在目前几乎不可能的。一般认为,美国的全面封锁中国的芯片业,目的是要拖慢中国芯片业的发展至少十年,这被视为美国的釜底抽薪之计。
有分析指出,某种看法认为,由于使用芯片的众多商品中,还包含武器、监控技术和人工智慧系统,套句保守派智库学者员马田拉瑟的看法,“行业的主导地位落入坏人之手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如果中国占上风,世界会是甚么样子,人们非常担心。”这些观点仍然认为,世界秩序应该是美国说了算。
然而另外一些评论认为,美国此举不仅违反自由贸易精神也有“长臂管辖”之嫌,甚至回到冷战两极对抗的思维。然而芯片大战是否真的就按照美国拟订的政策来执行?根据路透社报道,德国的朔尔茨政府决定批准中资企业收购一间德国的晶片厂,无论最终发展如何,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是与美国密切的盟邦,内部也依循国家利益作出决策,不完全听命于美国。
其实,芯片属于中间原料,最终仍需要制成终端产品,电脑通讯相关产品、感测器、大型机具等,而这些终端产品的制造大国,目前依旧是中国,短时间内要移动这样的生产链难度极高。如同台积电尽管在美国的压力下,前往亚历桑纳花一百二十亿美元设厂,但在不同条件及环境下,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就曾直言是“徒劳的”。
如同美方所说,美中两国的关系即使处于竞争之中,没有理由发展到无可挽回的那一步。然而,美国在芯片的全面封锁是否别无选择,或者说美中是否迫于形势到必须摊牌?僵局能否缓解,还有重重挑战在前。
从半导体的股价的风高浪急,到美国全面制裁中国半导体,再到各国不同务实的考量,凸显半导体产业的连动及前景复杂性,也使得芯片之争更捉摸不定。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