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11月23日,是中国航空史上辉煌的一天。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在辽宁舰首次完美着舰,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从这一天起,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历史。
《环球时报》记者23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处获悉,研制歼-15舰载机是一项开疆拓域的伟大工程,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性高,跨行业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在舰载机研发流程、规范标准体系、机载适配性试验/试飞方法、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等方面填补了空白。
十年来,歼-15舰载机的多个关键性节点事件标记出中国舰载机事业发展之路。2012年11月23日,歼-15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2015年9月3日,歼-15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是中国阅兵史上第一次有舰载机受阅梯队。2016年12月,歼-15随辽宁舰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2017年1月2日,歼-15第一次伴随辽宁舰抵达南海海域。歼-15实现了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练。2018年4月12日 ,南海海上阅兵,歼-15舰载战斗机编队精彩亮相。同年9月,歼-15完成夜间起降,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初步形成。2019年3月,歼-15伙伴加油首次曝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歼-15舰载战斗机再次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2020年7月,歼-15首秀夜间伙伴加油,部队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实战化训练水平得到实际检验。2020年11月,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实现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多架次歼-15密集出动,“大象漫步”气势如虹。2022年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歼-15接连起飞,在战机的轰鸣声中比拼模拟,越来越多的飞行员把目光瞄准未来的海天战场。
十年间,歼-15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作为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航母,从海空突击训练再到伙伴式加受油,从单舰到双航母时代,歼-15规模战斗力已经形成,与中国海军共同圆梦深蓝,壮志凌云驰骋海天。十年间,歼-15的“伙伴队伍”越发庞大。中国海军用科学化体系化训练方式培养了卓越的“飞鲨”勇士,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持证”出征。
歼-15常务副总师王永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歼-15作为我们国家第一型舰载机,有一个意义,就是在研发过程中,建立和培养了中国舰载机的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许多新的作战概念和新的作战理论,战场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说过去可能是以平台为主,战机单机的能力比较强大,但将来单靠平台肯定是不行的,一定是体系化作战、信息化作战。包括战机的隐身等这些能力,在作战中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