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守寡30年不回唐朝

2022-11-24 18:23

作为古代中原帝国和亲政策的成员,和亲远嫁更主要地是代表着一种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利益与外交关系的维持,这其中人伦情感因素是十分低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类和亲当然不能与通常所理解的女子出嫁、回娘家这样的日常生活相似。和亲出嫁的女子,往往命运都较悲惨,如松赞干布去世后,唐代文成公主守寡30年不回唐朝。

在汉代,自高祖刘邦开始的“和亲”政策断断续续持续到了王朝的末期。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在原来的丈夫、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11年,育有2女。不仅不能返回家乡,还被迫继续给新继位的单于之子为妻,这种命运,几乎是汉代和亲公主共同的遭遇与集中的经历体现。

与之相比,到了唐代,王朝呈现开放、多元、包容的格局,中原帝国与周遭少数民族国家或部落的关系相对较为融洽。此时,相比于汉代,唐代的和亲公主们的境况终于有所改善,“和亲”政策稍显人性化。唐朝有明确法令规定,一旦和亲公主的丈夫去世,只要公主们愿意,朝廷会将她们接回家乡。这些返回家乡的公主们,在当时被称为“归宗女”。

然而,政策的人性化与灵活性并不代表着实际情况就会以此而发生。不是所有的和亲公主都有意愿和有条件会选择这样一条路,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就是如此。

后世的人们往往只专注于文成公主和亲、开发藏区的伟大情怀与功绩,重点赞扬她弥合大唐与吐蕃两国关系的重大功绩。而忽视了她当时所处的现实条件与客观环境。

客观看来,文臣公主之所以在丈夫死后继续留在吐蕃,当然有继续完成使命的因素在内,但同时这种选择也是她当时处境下的最优解。

从吐蕃的现存史料中来看,虽然松赞干布妻子众多,但这些妻子中却没有一个在地位上能够比得上文成公主,公主享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特权。而且除文成公主外,吐蕃官方史料中没有对松赞干布任何一位妻子有过详细明确的记载。

可以说,对于吐蕃而言,松赞干布真正能够被承认的妻子,也只有文成公主一人。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国学以学习《诗》《书》。从这一点上来讲,可见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和吐蕃人心中的地位之高,毋庸置疑。

而文成公主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吐蕃这个国家。公主入藏时,除了金玉饰物外,还携带了大量与土木、医学、农作有关的著作,以及大量谷物种子。就这样,在文成公主的指导下,从纺织到造纸,从酿酒到耕种,汉族的百工技艺在吐蕃生根发芽。可以说,文成公主的出现,使得吐蕃的文化、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故而,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文成公主即使丧夫之后,依旧能保有极尊崇的社会地位甚至政治地位。

地位的尊崇和对吐蕃社会极重要的开发建设责任,使得公主最终选择留在了吐蕃。

然而,不要忘记,对于丰功伟绩的宣扬与传唱,往往会让我们忽略被崇拜者背后的凄凉境遇。和亲作为一项古老的政治任务,带给女性的永远是苦难大于幸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