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海外归来的华侨虽然在龙湖修缮故居,但他们多数不会回乡定居,修建好的老宅大多仍由故乡的亲戚照看。既然如此,那华侨们又何必花巨资在千里之外兴建院落呢?
对于这一问题,吴福昌认为:“许多过番(出国)华侨的毕生心愿,就是保住故乡的祖屋,在潮汕人的习俗裹,祖屋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变动的,像是一种外出潮人与故乡的连结,世世代代不会中断。华侨后代花重金兴修故居,正是受到这种心系桑梓的家训家风所影响。”吴福昌回忆道:“几年前,刘子兴的后人子孙曾回故乡走访,一口潮汕话说得纯熟,传统的礼节也未曾忘记,让我们非常感慨,华侨后代们不忘乡音,想来正是远在海外的潮人们言传身教不忘根之所在,通过家庭教育耳濡目染的缘故。”
▲龙湖古寨中的民俗活动。温亿中摄
有这样一句潮谚语——“临檐水,点点滴,滴滴无差池”,说的便是润物细无声的家风传承。国家语保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著名方言学家林伦伦认为,潮人好家风与潮人优秀文化息息相关,潮汕向来重视家风教育,崇文重教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在崇文重教的家风文化传承影响下,古寨人才荟萃,不负“书香万代”的美称。据《潮州府志》和《海阳县志》查考的进士、举人就有60多名,最为著名的有潮州府唯一探花姚宏中,山东道监察御史许宏宥,御倭名吏广西布政使刘子兴,潮州明代前七贤之一的太卿成子学,一门三科甲的夏建中、儿子夏宏、孙子夏懋学,一代名吏肖廷玉等。潮州市区牌坊街39座古牌坊中就有5座为纪念龙湖先贤而建。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盛赞龙湖古寨“人杰地灵”,亲笔题赠墨宝褒扬。
▲古寨内的青砖幽径。
记者在走访时留意到,在龙湖古寨内最大的侨宅方伯第的大门两边,分别篆刻着“继志述事光前烈、成德达材启后人”,在屋内,随处都能看到诸如“传家有道惟忠厚”等题字,还有象征着一路清廉、一路连科等寓意的壁画。这正是潮人先辈重视家风教育、家风文化代代传承的缩影。
放眼整个龙湖古寨,类似的装饰屡见不鲜。“潮人家风教育,不仅要鞭策子孙用功读书、规范为人处世,更是要他们光耀门楣、报答家乡祖国,让家族代代昌盛,是有很长远的眼光。”吴福昌介绍道,近年来,家教家风实践基地、家风文化廉政勤政教育基地等多张牌匾先后落在龙湖古寨中,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学习之地,前来打卡的八方游客也在游玩中感受着独特的潮汕文化魅力。据了解,目前,龙湖古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