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落实无期“绿色出行”望穿秋水

2022-12-14 10:08

上周初港铁将军澳线发生“甩卡”意外,调景岭至康城一带沦为“孤岛”; 虽然当局早已着手解决区内交通问题,兴建将军澳跨湾大桥,无奈大桥周日才开通,错过展现其疏导交通效能的最佳时机。 有专家认为,要长远解决该区交通问题,应尽快落实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完善“绿色出行”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然而,为期半年的电动可移动工具先导计划刚于上月结束,政府拟再推展长达一年的共享电动可移动工具先导试验计划。 有专家批评,政府要分析相关的行驶速度及操作表现,应已收集足够数据,希望能制定立法时间表继续推展。

上周一,港铁将军澳站出现故障,接驳巴士“走匀”全个将军澳,由调景岭出发,经将军澳、康城、坑口,再到宝琳,苦候的人龙延绵数里,亦有居民选择步行一小时“出城”。 街道变革始创成员李俊贤指,政府经常提倡“以铁路为骨干”,然而现实是过于依赖铁路运输,往往出现故障就导致城市瘫痪,“每次事故都表达出城市缺乏韧性!” 他期望,市民出行不再使用单一的交通工具,而是整个运输网络相辅相成。

传统单车疏导交通欠效率

港府一直提倡“绿色运输”及“主动出行模式”,鼓励步行、踏单车、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法,却久久未批准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 香港便携式电动车总会创会顾问严丞翊直言,现时只能用传统单车代步,疏导交通欠效率,倡加快其他可移动工具合法化,为落实“绿色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一般而言,电动可移动工具包括电动辅助单车、电动滑板车及俗称“风火轮”的电动单轮车等,按现时法例被界定为“车辆”,于道路上“驾驶”即属违法。 警方过去数年亦有就使用电动可移动工具拘捕逾七百人,涉及违例事项包括“没有第三者保险而使用车辆”、“驾驶未有登记车辆” 及“驾驶时无有效驾驶执照”等。

政府鼓励步行、踏单车、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法。 资料图片

▲政府鼓励步行、踏单车、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法。

倡收集不同地方试验数据

早于去年初,运输署分别于将军澳及科学园近白石角海滨长廊的单车径进行了两次为期三日的实地试验,署方初步分析,认为在适当、安全情况下操作电动可移动工具及电动辅助单车,其行驶速度、所需空间及操作表现皆与一般单车相若,与传统单车共同使用单车径,基本上安全。 其后,署方再于今年五月至11月在港铁大学站至科学园之间一段约3公里的单车径进行先导试验,让40名科技园公司的员工及相关人士试用电动可移动工具代步。 计划刚结束不久,政府再拟于同一路段,举办长达一年的共享电动可移动工具先导试验计划,让关注团体感到不解。

对于先导计划一直在科学园区及将军澳实行,严丞翊希望,试验的范围可以拓宽至全港的单车径,不应继续试试就算,而是认真了解不同地方试验的情况。” 运输署现时要求参与先导计划者,必须有驾驶执照,以及使用电动可移动工具的经验,如没有相关经验则要接受培训及上课,才获发许可证。 严担任当中的培训导师,他坦言,此前计划中要培训的人数过半,“若然日后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在安全角度考量最好都设有培训,但可能会加重署方负担。”

有利接驳人口稠密市镇

香港汽车会会长李耀培直言,不介意多做几个先导计划亡羊补牢。 他认为,将军澳线故障能加速运输署推动合法化程序,“应考虑下个先导计画在将军澳一同实行,如果能够疏导交通,香港便更有优势发展“绿色出行”。” 他解释,将军澳区是典型例子,虽然是新城市,但基建设施仍在发展阶段; 建设将军澳跨湾大桥,把将军澳市中心和康城等地连接,加上接近五公里的沿海单车缓跑径,假如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正好能接驳多个人口稠密的市镇。

问到若然大桥及单车径通车,应已纾解部分交通问题,为何还需要使用电动可移动工具出行? 李耀培认为,传统单车定位是作健身用途,上落斜锻炼肌肉; 要达至基本出行,电动可移动工具便派上用场,“试问西装笔挺、穿皮鞋的上班族,或是穿裙子通勤的女士们,该如何踏单车出行?” 他认为,电动可移动工具不需要在全港通行,而是希望能点对点,让市民可由僻静的郊区通往繁忙的市中心或转车站,达至“绿色出行”,惟他也强调,需要发展相应的泊车及充电配套。

近年新界的单车网络规划更见完善,已逐步开展至屯门等新界西部地区,业界亦正咨询进一步开通至荃湾。 李俊贤相信,假如电动单车能够覆盖较长的路程,市民的接受度和使用率都会大幅提升。 不过他提到,现时单车径的规划都是休闲用途,大多设在沿海位置或郊区,未能有效连接主要交通枢纽或穿梭商业区之间,以往讨论电动可移动交通,只集中讨论合法化后可以行驶什么路段,甚或应否在单车径上行走,却没料到单车径并非四通八达,“宏观来看不在于单一电动可移动工具合法化,而是有否配套配合推动“绿色出行”,否则难以成为市民真正会使用的“ 交通工具”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