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 从太空站到月球,中国发力太空水稻的原因

2022-12-15 10:10

韩国《韩民族新闻》12月14日文章,原题:从太空站到月球,中国发力太空水稻的原因  10月底,在中国中南部湖北省武汉市的科研示范基地,“太空稻”在试验田中收获。这些水稻种子于去年6月被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带到天宫空间站,历时3个月后回到地球。为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制定了确保粮食安全的国家目标,而该国正在航天育种方面取得突破。

所谓“航天育种”是指将种子带入太空,将它们暴露在宇宙高能粒子辐射和微重力环境下,通过基因突变获得具有新性状的种子。当然,并非所有新特性都是好的。筛选出的种子需要经过数年、数代繁育,以稳定其优良性状。上世纪60年代,美苏率先开始航天育种实验,以帮助宇航员在太空实现食物自给自足。不过,迫切需要粮食自给自足的中国正积极将其应用于包括主粮在内的许多农作物。

自1987 年以来,中国利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和高空气球进行作物航天育种。此后,该国共培育出上千种太空植物和水果种子,其中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番茄等约200种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截至2018 年,中国已批准航天育种作物240万公顷。中国种植面积第二广的“鲁原502”小麦被认为是中国航天育种史上最成功的例子,其产量比普通品种高出约11%,且更能抗旱和病虫害。

本世纪以来,中国的航天育种实验更加活跃。2006年发射的航天育种卫星将152个物种送入地球低轨道,历时15天。今年4月,在天宫进行6个月的航天育种实验后,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带着草、燕麦、苜蓿和蘑菇等1.2万颗种子返回。中国甚至也在月球上进行航天育种,中国的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至12月进行为期23天的月球往返之旅,满载各种植物种子,其中包括40克水稻种子。

中国现在正在挑战航天育种以外的太空培育。本月4日从天宫空间站返回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带回在太空试种了4个月的水稻种子。该实验意义在于首次在轨完成了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中国最近完成天宫空间站组建,预计未来能够在天宫稳定开展更多的航天育种和栽培实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