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委员丁秀花:打造怒江对外开放“四重循环”模式

2022-03-09 14:18

“建议将保山至泸水高速公路止点延伸至片马口岸,提高怒江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的丁秀花提交了经济、交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6个提案,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交通始终是制约怒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丁秀花建议加快推进保山至泸水铁路建设,让铁路‘伸入’怒江峡谷,拉动经济发展。“通过交通建设弥补怒江地形短板,一端向南连接保山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另一端通过片马口岸连通缅甸北部,打造怒江对外开放的‘双循环’模式。”

丁秀花的家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境,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98%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6%。丁秀花从小在怒江州深处的丙中洛镇长大,怒族、独龙族等民族世代在此居住,因几乎与世隔绝而被到访的游客称为“人神共居之地”。

丙中洛的神秘和美丽令世人惊叹,然而在丁秀花的童年记忆里,“世外桃源”却只有偏远和落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当地居民大多住在低矮破旧、透风漏雨的木楞房、木板房,几头牲畜便是仅有的家庭财产,村子里几乎没有人走出过大山。

“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1983年,19岁的丁秀花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丙中洛的第一个大学生。踏着泥泞的山路,坐上辗转的汽车,怒族女孩丁秀花第一次走出怒江峡谷,“大城市的学习生活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努力建设家乡。”

四年后,丁秀花毕业后如愿回乡,在怒江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师。近20年间,丁秀花带出了一批批如她一般家庭贫困却刻苦努力的学生,他们来自怒江山间的各个村寨,完成学业后回到条件更加艰苦的乡村中小学,将教育的星星之火播撒在峡谷。

2006年,丁秀花升任怒江州泸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更大的舞台践行自己的初心,对家乡和亲人的爱也让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工作中从未后退,并形成了独到而“全能”的见解,为提案履职奠定基础。

“我们怒族是直过民族之一,祖祖辈辈都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直到1949年后才与现代社会接轨。”回首过去,丁秀花对于从政期间见证、参与怒江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真是‘一步千年’的跨越。”

2020年底,怒族、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怒江州26.95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10.2万人住进了窗明几净、家具家电齐全、网络宽带到户的新楼房。

与此同时,丁秀花的回家之路也不再像从前般辗转数日,一条全长约288公里的美丽公路连接州府六库与丙中洛镇,实现“一路向北、朝行夕至”。交通的便利也吸引了更多游客,2022年春节期间,怒江州共接待游客6.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25.39万元。

“下一步,怒江将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不仅要打造经济、交通的国内外‘双重循环’,更要助推‘人才走出去、游客引进来’,形成‘四重循环’。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