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太行山凿出“天渠”

2022-09-29 10:32

s1000065689_fmt

▲红旗渠当年建造场面被记录下来,林县人在悬崖峭壁边施工。新华社资料照片

红旗渠是一条横亘在中国太行山脉,连接漳河与林州盆地的引水工程。1960年代,河南林县人在恶劣的条件下,耗时10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硬是从太行山腰修建了一条“天渠”,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位于河南、山西交界处的林县(今林州市),长期以来便饱受干旱缺水的折磨,根据史料记载,自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这500多年里,林县就发生了100多次自然灾害,大旱绝收更是多达30次,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

因此,林县慢慢出现了这样一条民谣:“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河滩,雨大冲粮不收,雨少旱籽不见,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致同意修渠引水。1951年,当地民众扩建了桃园渠;1955年,又修建了天桥断渠,改造扩建了淇河渠……但成效甚微。

直到1960年,年仅30出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出开凿红旗渠,把山西浊漳河水引到林县的想法。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那个科技落后、机械甚少、交通不便的年代,如何才能修这样一条水渠?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杨贵带领林县人拿着锄头铁镢、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用近乎“原始”的方法,硬是凿出了一条“天渠”!当年经历凿渠的民众回忆,那时候大家连家都不回,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过着“地为床,天为被”的日子。而且他们随时面临着巨石掉落的风险,更有81人因修渠丧命。

正是这些人的付出,才造就了红旗渠,周总理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通水后,林县人再也不用担心没水用,没水灌溉庄稼,粮食亩产就从以前的50公斤,上升至400公斤甚至是500公斤,周边生态环境也改善了。有了水,山头绿了,风沙也不刮了。

如今红旗渠不仅是引水之渠,2016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5A景区,成为旅游胜地,各地人纷纷前来参观这条惊世的人工天河。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