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车意外频发生,联会推3招应对含要求年满60岁司机验身

2023-01-02 09:38

香港去年发生多宗涉及田螺车的致命交通意外,惹起公众关注田螺车的驾驶安全问题。香港建筑业物料联会分析过该三宗意外后,发现都有一个共通点。另外联会计划要求年满六十岁的司机进行身体检查,并由医生发出适合驾驶证明,并考虑逐渐减少聘用外判司机,冀减少道路意外。

香港建筑业物料联会分析去年发生的三宗田螺车交通意外,提出“三招”应对。联会行政总裁寗汉崇留意到,去年田螺车交通意外增加,或与司机希望“博转数”,以增加收入有关。

他指出,三宗田螺车意外,共通点都是与转左弯有关,故近日发出指引,要求司机转左弯时须格外留神,“由于田螺车车身较高和较长,对司机而言,有不少驾驶盲点,倒后镜亦看不到整个路面情况,转左转右皆危险。”针对车辆左后方的盲点尤其高危,途人稍有不慎有机会被辗入车底,故呼吁市民尽量不要走近田螺车左后方,不论是途人,还是踏单车者,也不能大安旨意,以为司机会见到你,当司机见到你,可能已来不及煞车。

针对现时田螺车司机的平均年龄是65岁,年纪偏大,联会计划要求每当司机年届60岁时,就要接受身体检查,检验是否有眼疾、糖尿病等,也要医生发出“适合驾驶”证明,确保他们的身体情况是适合驾驶。他坦言,建筑地盘一旦发生意外,出事工人数目是在可控制范围内,但田螺车一旦遇上交通意外,却有机会伤及途人,因此要求年届60岁的司机验身是有必要。

2_0_0

▲寗汉崇留意到去年田螺车交通意外增加,或与司机希望“博转数”以增加收入有关。

他亦表示,混凝土车司机现时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八成田螺车由混凝土厂房自行拥有,该批司机平均月入四万至五万元,约一成是以自雇方式聘用,月入可能只有2万至3万元,余下一成则属于外判司机。

他坦言,联会留意到,最近有一宗意外是涉及外判司机,而近年涉及外判司机的意外率也较高;即使联会制定安全守则或指引,外判司机也不会理会,因此考虑逐渐减少聘用外判司机,只是聘请混凝土厂房辖下或以自雇司机。

寗汉崇认为,连串田螺车意外背后,揭示本港田螺车司机严重不足的问题。他说,香港厂房现在每年可以生产900万立方米混凝土,但由于司机不足,去年仅生产720立方米,混凝土供应链变得十分紧张。他说,当局锐意未来加快建屋,希望做到提速、提量、提质、提效,“但若车辆不足,司机不足,甚么也提不到,而在提速、提量背后,亦容易引伸安全问题,冀当局能重视当中的樽颈问题。”

研引入电动或混能田螺车

面对司机不足,建造业近年花费不少心思尝试提升田螺车运载量,以配合未来工程需求,包括将田螺车运载混凝土的容量,由7立方米增至10立方米,以减少运载“转数”。寗汉崇亦透露,业界还在研究仿效欧洲的做法,为田螺车引入电动车或混能车,以便更节省能源和减少噪音。

建造业近年积极改善田螺车的性能,包括将田螺车的混凝土容量由7立方米增至10立方米,以减少“转数”。寗汉崇承认,这虽然能增加运载混凝土的效率,但亦令田螺车变得更长和更重。他坦言:“驾驶田螺车的技术,其实较驾驶巴士还要高,因此需要引入更多年轻司机。”

忧未能有足够充电点

他表示,业界正考虑引入电动田螺车,希望可以更为节省能源和减少噪音,欧洲部分国家已开始使用,但担心本港未能有足够充电点,未能配合引入新款田螺车,“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个地盘也有一个充电点,当田螺车落石屎时,可以同步充电,以节省时间,可惜地盘一般也不会有这样空间。”

问到本港路面斜路较多,是否适合引入电动田螺车,他承认需要再作研究,但即使未能完全电动化,但最少运载混凝土的“鼓”可以用电搅拌,“即是所谓的混能车,车辆本身用柴油驱动,但用电来搅拌混凝土,两种能源一齐用。”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