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声名大多是很不好的,如陈叔宝、刘阿斗之流,鲜有值得同情的,即使如南唐后主李煜,无非也是因为他词帝的身分,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起了多少人为之挥泪,如果不是他能写得几首好词,有几人识得他是谁?
历代亡国之君大都是遭人唾骂的,在众多的亡国之君中,算来只有两位是被后人真正得到同情的,一个是明朝的崇祯,另一个便是这金哀宗了。
只是这金哀宗是个异族,且这金王朝给宋王朝造成的靖康之难,是大汉民族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所以,在同情程度上,是无法同崇祯相比的,毕竟他死后,南宋人民是举国欢庆,就如同抗战胜利时庆祝我们打败日本鬼子一样。
但是,如果以一个国君的作为来比较,这金哀宗似乎比崇祯更应该受到尊崇些,因为,崇祯上位时,局势远未到糜烂之时,但被他生生地将一把好牌打得个稀烂;而金哀宗上位之时,那无敌的蒙古人已呈燎原之势,金国战力降到了冰点,早已无力与之抗衡了,亡国实在只是迟早的事了。
如果硬要拿“国君死社稷”来说事儿,只能说相同是,他们都是宁死不降,吊亡殉国;不同的是,崇祯是被满清人礼葬,为减少定鼎中原的阻力,还打出了为其复仇的旗号;而金哀宗则是尸身被一分为二,蒙古人和南宋各得一半,临安随即用来告慰先祖,以示报仇雪恨之意。
金哀宗在《金史》中的评价是很高的,对亡国的责任划分的也很是清楚,言:“宣宗南度,弃厥本根,外狃余威,连兵宋、夏,内致困惫,自速土崩。哀宗之世无足为者。”
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即亡国的责任不在他,而在他的前任金宣宗。而对金哀宗本人的气节也是大加赞赏,言其为“虽然,在《礼》『国君死社稷』,哀宗无愧焉。”由此能看出,评价不低,全然没有将其塞在昏庸暴虐的亡国祸首之列。
金哀宗,名完颜守绪,金宣宗第三子;在位10年期间,积极整顿朝纲,采取了各种措施中兴金国,却也无法挽救金国败亡的结局,在同蒙古人苦战失利后,被追至蔡州,旋遭蒙古人和南宋夹击,城破后自缢而亡,年仅37岁。
他自幼喜好读书,学识渊博,性情宽和仁慈,颇有古士之风,即位之时年仅26岁,他接手的是一个风雨飘摇中的金朝,在蒙古人的打压下,国土大部失陷,风雨飘摇,而所占领土上,各地义军迭起,险象环生,原来强盛的大金王朝已呈大厦将倾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