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客家围屋,凝聚故土乡愁

2023-01-06 08:49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走在惠州市惠阳区,随时可以“撞”见客家围屋,它们形成于客家人的迁徙时期,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既汇集了客家的古朴遗风,又彰显了南方地域文化特色,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的碧滟楼宏伟大气,凝聚着客家人在外打拼、自强不息的精神。

▲碧滟楼元宵节舞狮迎新。

有“粤东客家围屋博览园”之称的秋长街道,现有100多幢客家围屋。百年前,客家人聚居在围屋内,宗亲团结一体,互帮互助;经过百年的升华,客家围屋凝练成一种地方文化,传承着礼制、伦理、哲学。

▲具有年代感的锅耳山墙。

▲客家围屋上精美的雕花。

▲精雕细刻寄托着家族的愿望与祈求。

坐落在高岭村的蒋田南阳世居,始建于南宋末元初,是目前惠阳最古老的客家围屋之一,是客家人特有的“祠宅合一”式围屋。屋内上厅祖堂的子孙梁上雕刻着蝙蝠、凤凰、雀鸟、花草纹饰图案,刻有“百子千孙”“长命富贵”等字样,寄托着家族的愿望与祈求,这也为客家围屋的特色,每位屋主修建时都会选定图案与字样,刻在子孙梁上。

▲腾云学堂是叶挺接受思想启蒙的地方。

叶挺纪念馆景区内的腾云学堂,是叶挺革命思想萌生的地方。他在此正式更名为“叶挺”,“挺”字取“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意。

▲梁上绘有传统故事。

走出腾云学堂,可见叶挺故居和育英楼两座围屋相对而立,在日月星光间讲述着叶挺、叶辅平兄弟俩携手共赴革命的故事,再现其戎马生涯。

与叶挺纪念馆景区相隔的会水楼,是叶挺的祖屋,因围屋门前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而得名。少时叶挺便住在楼内,后搬至叶挺故居。

▲会水楼后山的古樟树下是叶挺儿时的乐园。

会水楼后山的古樟树下是儿时叶挺的乐园,600余岁高龄的它有“岭南第一樟”之称,是迄今发现的岭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樟树。后来叶挺在这树告别家乡,投身革命,该树也由此得名“将军樟”,现也为游客热门打卡点之一。

周田廖屋也是游客们常去的打卡点。彼时,长征女杰廖似光便是在此与旧思想展开搏斗,挣脱束缚后踏上革命征程,成就一段巾帼佳话。

▲榴兆楼在秘密大营救中为不少名人提供了庇护。

辖区内的多座围屋,曾是抗日据点,在被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位于茶园村的榴兆楼和嗣前新居为茅盾、邹韬奋、胡风等人提供了庇护。

▲叶亚来故居中的叶亚来铜像。

过去,为了生计,客家人经常要漂洋过海外出谋生,从围屋中走出去的吉隆坡之王叶亚来,幼时在故居中磨练,后凭借超人的毅力带领一帮惠州人建立了吉隆坡城,后来出资在故居旁修建了碧滟楼,现该楼已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人每年都会聚在一起祭祖寻根。

▲围屋内,客家人的“文脉”仍在延续着。

每一幢客家围屋都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迁徙历史,每一堵墙都铭刻着客家祖先筚路蓝缕、艰辛开基的创业足迹,他们都是客家人根的承载体;每年,他们的子孙都会聚到一起,在“祠宅合一”的围屋内,给祖先奉上一炷香,在围屋裹寻找父辈的踪迹,延续客家人骨子裹的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精神。

文/ 林海生 图/林志华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