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骨折风险高40%?医生教1方法预防免丧自理能力

2023-01-08 10:53

患糖尿病骨折风险高40%,医生教1方法预防避免丧失自理能力。

▲患糖尿病骨折风险高40%,医生教1方法预防避免丧失自理能力。

骨骼既能支撑人体,也能保护内脏,似乎是那么的牢固。 但是,骨骼并非坚不可摧,许多因素都可能损害它的健康,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正是二型糖尿病。

“糖尿骨”对不少人而言较为陌生,但它其实就在大家身边。 研究发现,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脆性骨折风险比一般人高三至四成,受影响范围包括髋部和脊椎等重要部位。

为何糖尿病会增加脆性骨折风险? 可从三方面解释。 首先,高血糖可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和骨胶原形成,骨头于是会变得较脆弱; 其次,口服糖尿药噻唑烷二酮(TZD)或会使骨质密度下降,而磺胺尿素剂和胰岛素则有机会引致低血糖症,增加跌倒并骨折的风险; 第三,糖尿病患者如并发糖尿眼、糖尿足,活动能力可受影响,同样增加患者跌倒而骨折的机会。

骨折不但带来痛楚,更可引发一连串并发症,影响生活质素,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以髋部骨折为例,患者不但须入院接受手术,术后亦要面对伤口感染、肺炎等潜在并发症。 数据显示,髋部骨折人士一年内的死亡风险高达三成,即使渡过危险期,这一年间仍有一半人士丧失活动和自理能力。 即使脊椎骨折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但可带来痛楚、导致驼背、甚至可阻碍呼吸功能,令日常生活甚为不便。

更令人忧虑的是,糖尿病患者骨折后的并发症风险更高,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三至四成,可见糖尿骨不容小觑。

预防糖尿骨

要预防糖尿骨,一切由妥善管理糖尿病开始。 让糖化血红素数值保持在正常且平稳水平,一方面防止高血糖损害骨质,另一方面避免低血糖导致跌倒的风险。

针对部份糖尿药可引致低血糖问题,在治疗方案上可作适当调整,例如选用口服药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以及针剂GLP-1受体促效剂等较少引致低血糖反应的糖尿药。

此外,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也至关重要。 若患者曾发生脆性骨折或有其他骨折风险因素,例如年纪逾50岁、患糖尿病时间长达5年以上、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患有微血管并发症等,都可考虑以双能量X光吸收仪(DXA)检查骨质密度。

如证实患者骨质出现问题,医生会按患者需要处方口服或针剂药物,这些药物的机制主要分为促造骨和抗蚀骨两大类。 患者同时需补充足够钙质和维他命D,且进行适量肌肉强化和平衡运动。

七十岁的梁太(化名)患二型糖尿病逾十年,一向以二甲双胍、磺胺尿素剂和DPP-4抑制剂控糖。 早前不幸因低血糖而跌倒,以致髋部骨折,须接受手术处理。 骨质密度检查亦发现她患有骨质疏松症,故医生处方了口服双磷酸盐,加上维他命D和钙片。 为免她再次因低血糖而跌伤,医生建议她将磺胺尿素剂转为SGLT-2抑制剂。 经治疗后,她的骨质有所改善,血糖回复稳定,再没出现低血糖反应,现已回复正常生活。

糖尿病8大症状

根据医管局资料,目前香港约有70万名糖尿病者,即占总人口的1成,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数目明显正急剧上升。 当中年龄小于35岁的人,有2%已患上糖尿病。 而年龄大于65岁的人当中,更有超过20%的人患上糖尿病。

部分糖尿病者在患病初期或会出现以下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失调的慢性疾病。 当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人体无法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血糖便会上升。 血糖过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长远而言,更会引起多个身体系统及器官破坏,包括:心血管、视网膜、神经、肾脏等。

糖尿病5大高风险人士

医管局亦指出,以下5类人士有较高机会患上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医管局指,肥胖是一个引致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预防肥胖有助减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当局建议以下方法预防: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