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汉文帝霸陵之谜面纱被揭开的消息成为了网络热词,一时间,关于汉文帝的文章铺天盖地涌出。
《史记》记载:“高祖厌苦军事,偃武休息。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拥兵阻扼,选蠕观望。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今匈奴内侵,边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愿且坚边设侯,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富盛,粟至十余钱。”
大意是说:汉高祖厌倦用兵之苦,停止武备,休养生息。汉文帝即位后,将军陈武等人提议说:“南越、朝鲜,拥重兵把守险地,伺机欲动。如今趁着士兵和民众乐于为用的时候,去征讨叛贼,借以统一疆界。”孝文帝说道:“朕能胜任皇上的衣冠,但还考虑不到用兵。当年吕氏作乱,朕误坐皇位,常心怀畏惧,恐怕大事没有好的结果。况且动用兵器,虽能克敌如愿,但一动兵戈,也要损伤自身,更不用说老百姓和远方的人叫他们怎么办?现在匈奴侵入内地,守边的官吏无功,而边地民众有父子都扛着武器守卫边疆已经很久,朕常常为他们感到伤心不安,没有一天能忘记。朕愿意一边巩固边防,一边派使节讲和,使北方边境得以安宁,这才是大的功德,请各位暂时不要再谈论用兵打仗的事了。”所以,当时的老百姓没有了对内对外的徭役,得以休养生息,积极农耕,天下殷实富足,谷子降到了十多钱,粮食非常便宜。”
汉文帝即位后,汲取前朝经验教训,意识到一切发展都需要一个安宁稳定的大背景,所以“休兵戈”成为文帝对外政策的核心。
汉高祖建国之初,为了安抚平定南越尉佗,特意授以南越王爵位,由此换来赵佗北面称臣、奉汉约束的局面。然而,吕后专权后“禁粤关市铁器”,激起南越国民变,赵佗“自尊号为南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与中央政府形成对立局势。汉文帝即位后,试图缓解汉朝和周边政权的紧张外交关系。文帝先为赵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后又召赵佗的从昆弟,并予以尊官,赐予厚赏。文帝选派和赵佗有旧交的陆贾再度出使南越国,安抚南越国,赵佗随后再次称臣,“愿长为藩臣,奉贡职”。文帝采用“以德报之”的策略,使得曾经一度与汉王朝剑拔弩张的南越政权再度成为汉王朝的藩属国,南部边境紧张对立局势得以缓解,将一场干戈之祸消弭于无形。
北方实力强大的匈奴,始终为汉王朝的大患。汉文帝曾经作为代王,其封国正好位于汉王朝抵御匈奴的最前线,对匈奴贪婪的秉性可谓了若指掌。文帝即位后,与匈奴单于虽有书信往来,互相表示约束诚信,但历年间匈奴仍数为边患。前元十一年(前169年),汉文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实施“常居者以备塞”的戍边政策。“常居者以备塞”的核心是“守边备塞、劝农立本”,招募内地民众移民到边塞郡县为长住居民,战起为兵、战息为农。最初“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其后为“募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
为了更好地推行募民戍边的政策,政府又继以“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条件,最后发展成招募“民之欲往者”。政府还因戍边的特殊性,将应募徙边者按照军事建制组织起来,“五家为伍,伍有一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侯”,在日常生活中加入应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以抵御匈奴的侵扰。汉文帝时期的“常居者以备塞”戍边政策,是边塞地区真正意义上民屯戍边的开始,使边塞地区有了常备的军事力量,为汉初政府恢复生息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为了减轻匈奴对北方边境的侵扰,文帝于后元二年(前162)六月,下令与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