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明元年(880年)12月,黄巢率军攻陷长安,唐僖宗李儇仓忙奔向蜀地,步了唐玄宗的后尘。当他抵达斜谷的时,意外遇到了一个曾经被他打发走的人——昔日的宰相郑畋。
在被罢相后,郑畋先后担任了太子宾客、礼部尚书等闲职,后来是在朝中朋友的举荐下,才得以获得凤翔陇节度使这一任命,算有了一个尚可的归宿。按说作为被牵连免职的一方,对于皇帝应该有一肚子怨气才对,可他见到丢了京城,似乎就要倒台了的李儇时,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是我们这些大臣误了陛下以至于此,臣是罪人,请陛下杀了我!”
郑畋返回凤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军中的高级将领们商议讨伐黄巢之事。不聊不知道,一聊起来,郑畋直接被气晕了过去。与会诸将对收复京师的提议完全不上心,除了猛劝郑畋从长计议外,他们做的事情也只是不停地感慨齐军的强大、长安失守的如何迅速、自己的军队如何难于招架,等等。总而言之,绝不能主动出战,战则必死无疑。
郑畋失望地看着这些人,最终还是按捺不住,拍案大喝:你们是在劝我降贼?喝完就直接晕倒在地,把脸都磕破了,且醒来后直到第二天早上都讲不出一句话来,可见是真的给气坏了。
恰在此时,黄巢的使者上门了,来招降。
因郑畋不便起身见客,由监军袁敬柔做主出面热情迎接了黄巢的使者,然后就是谈条件,签降表(袁敬柔代郑节度使签了名),宣布赦免与宣誓效忠,一套程序走完了,监军和使者都很欢喜。于是,袁太监提议,一起吃个饭?
这一顿饭,就此改变了一切。因为宴会上凤翔军镇的将士们在音乐奏响时全部泪流满面。司马光记述这段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写出这乐曲的名称,但也可能是根本不必写明。因为军队的重要宴饮活动场合一般情况下首选的曲目只有一个,那就是著名的《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当年还做秦王的李世民击败强敌刘武周后,其手下将士为庆祝凯旋而创作的一首军歌。据说在李世民登基后,又亲自对这首乐曲进行了改编。
此后,这首气势雄浑、令人听后热血沸腾的歌不但成了官方大型活动(如宴会、祭祀)的专用主题音乐,更成了大唐强盛岁月的一种象征。近三百年来大唐所有最光荣的时刻无一例外都会有这熟悉的旋律相伴。
然而这一次,是个例外,所以乐曲奏响之时,将士们当即哭成一片。
黄巢的使者无法理解眼前的一幕,当场就呆掉了。他确实无法理解,因为他从不曾是大唐的军人。看到场面一度有些失控,在旁陪同的幕客孙储赶忙出来救场:“将士们是因为相公风痹不能来出席宴会,所以才如此悲伤。”
对于孙储的回答,使者还算满意,宴会照旧进行,酒照喝,肉照吃,第二天一早人就走了。但是事情的余波在继续发酵。不知怎的,宴会的这一幕传到了民间,“民间闻者无不泣”。于是整个凤翔地区都轰动了,老百姓纷纷表示愿意同朝廷、凤翔军共进退,跟黄巢抗争到底。
没有奇迹,没有侥幸,齐军在龙尾陂,在书生郑畋手下迎来了占据长安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败得一塌糊涂,用史书的话说——积尸数十里,精确为数字的话就是损失两万人,丢失铠甲军械无数。
龙尾陂大捷可以说是将大唐在生死的边缘又拉了回来,唐军也由此开始对农民军展开反攻,黄巢怎么也想不到一首宴会上的助兴乐曲竟让大齐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