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道阻且长,中国数字货币推进难

2023-02-16 09:44

今年春节,中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场景。这些数字货币用于发红包、发工资、发购物券、支付餐饮零售消费,颇受大众欢迎。如北京多家银行派送数字货币红包,红包发到人们的手机上。机主随即点开,数量有多有少,却是人人有份,立即可以用于手机支付。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政府也以发放数字货币方式,派送消费券,只要手机收到这些货币,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餐费和购物。某大型电商平台统计,该平台数字货币交易的单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倍,用户数增长了五倍,交易金额增长了六点二倍。

推行数字人民币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尝试。数字人民币与纸质人民币一样,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法定货币。但央行不直接向公众发行,也不直接兑换。而是由央行把它兑换给指定的运营商(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再由这些运营商通过手机等终端兑换给公众。这些机构要向央行缴纳一比一的准备金,防范万一出现风险,也不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冲击。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在十七个省级行政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流通中的数字人民币已达136亿元。这些货币的使用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网上支付相比,既有在线支付功能,又有没电没网照样可以支付的优点。所以,适合在偏远地区和手机充电条件不好的环境中使用。

不过,在形式上看来优于微信和支付宝的情况下,数字人民币的拓展却没有想象中容易。当年微信支付仅仅两三年就能迅速普及,而数字货币开始试点以来,已经过去三年了,仍然未能扩大试点,更不用说在民众当中广泛使用了。只要看看今年春节国内消费规模,仅是旅游收入一项,就达3758亿元人民币,而数字货币的存量只有区区136亿元,相比之下,实在过于悬殊。正因为数字货币试点的推进不如理想,才有了年年春节都加大推广力度的场景。

为什么试点不如理想?原因有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是用户不够广泛。用户中包括收款方,也包括支付方。收款方还好说,只要银行承认,多一种收费方式,问题不大。作为支付方,大部分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微信支付等网上支付,尽管数字货币拥有无电无网照样可用的优点,但这个优点并不是每个人都用得上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基本覆盖适于人类活动的国土,只有人迹罕至的地点,才需要无电无网也可以使用的功能,而这些地点一般人是不会去的,去了也没有机会花钱买东西,无电无网可以使用的优点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相反地,“数字货币”概念在多数人心里其实都是半明不白的,为什么非要用它不可?使用这个东西,究竟是有利于官方,还是有利于自己?使用起来有没有什么隐患,例如会不会侵犯隐私?这种货币安不安全,会不会突然消失,或者银行不承认?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让大家半信半疑,使用热情自然不高。所以,试点几年进展不大,毫不奇怪。何况,作为法定的货币,法律上却没有对应的规范条例;外汇管理,进出境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大宗商品交易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也不明确,这些都要有更加完善的顶层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使数字人民币取得与传统人民币相同的民众信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中国高层的决心看,推行数字人民币将是不可逆转的工程。即使面临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恐怕也不会轻易停步。但是,改革也好,创新也好,任何事情都应建立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众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否则,就算初心再好,也是未必能如愿以偿。说不定还会陷进未见其利,先见其害的困境。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