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坚篡周前夕,65岁的北周重臣尉迟迥发动起义反对杨坚辅政,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尉迟迥,很短的时间内,尉迟迥就聚集了数十万兵马,然而不过68天,起义就彻底失败,尉迟迥兵败自杀。第二年,杨坚称帝。
尉迟迥为什么会输,杨坚为什么会赢?并不是天命在支持谁,而是诸多因素导致的。
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北周的皇亲国戚,跟随宇文泰立下不少战功,在北周时期出任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镇守蜀地。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宇文贇继位,尉迟迥成为相州总管,地盘就在华北平原一带。
580年五月,宇文贇去世。杨坚的朋友们(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矫诏让杨坚辅政。当时杨坚已经让各地的藩王们都回了长安,便于控制,而对于北周重臣尉迟迥的处理则没有那么简单,彼此都有猜忌,即便杨坚想要先稳住尉迟迥,尉迟迥也还是不满意由杨坚来辅政,于是决定举兵起义。
尉迟迥集合下面的文臣武将以及百姓,开始了动员大会,大意是杨坚试图挟幼主自立,自己作为北周的皇亲国戚,理应起兵保卫北周的江山。于是尉迟迥的起义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尉迟迥自称大总管,又扶立宇文泰的一个孙子。尉迟迥的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回应尉迟迥的起义,还有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相继起兵回应,一时间尉迟迥获得广泛的支持,聚众数十万。而且尉迟迥还北接突厥,南联陈朝,动静不可谓不大。这是杨坚登基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杨坚派韦孝宽前去讨伐尉迟迥,用了68天就解决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原因何在呢?
其一、尉迟迥能集结的兵力是很强大的,但另一方面,他却没有得到百姓的普遍支援。北周宣帝宇文贇在位期间昏庸残酷,民心基本已经失的差不多了,这样的北周又有哪个百姓愿意保卫。在尉迟迥与韦孝宽对阵时,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那就是邺城的百姓组队观战,规模不小,正是他们的存在让高熲找到了取胜之道。
其二、但凡这样的起义,不管最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最后都不免流向个人对权势的渴望,尉迟迥也不例外,而回应他起义的其他总管也是如此,他们各怀异志,不能达成统一的指挥和调度。
其三、杨坚当初让韦孝宽攻打尉迟迥,但到了河阳之后,各部官兵谁也不想领先出战,由此可见尉迟迥的实力。杨坚眼见这样不行,就想找一个人做监军,进行统一的指挥。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高熲去了,高熲足智多谋,是著名的战略家,他的加入无疑让杨坚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在两军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高熲要求射击观战的民众,趁混乱打了尉迟迥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导致了尉迟迥的失败。
其四、尉迟迥这边并没有优秀的军事将领,而且他还启用前北齐的军事将领。
其五、杨坚背后有关陇集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