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对老年身心健康的造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2020年全球约有5千5百万人罹患失智症;到了2050年,估计人数将增加到1.5亿人。 而美国神经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最新一项研究指出,中年时若能维持7项健康习惯,有可能降低未来罹患失智症的风险。
根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神经学会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针对13,720位、平均年龄为54岁的女性,调查7种可能降低失智风险的生活方式。 这7种生活方式分别是:积极运动、良好饮食、保持健康的体重、不吸烟、保持正常血压、控制胆固醇和低血糖。
参与研究的女性必须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打分数,0分代表自己在该项目表现不佳或中等,1分表示为理想状态。 研究刚开始时,这些女性在7个项目上的平均分数是4.3分,经过10年后,平均分数下滑到4.2分。
研究结果发现,每提高1分,也就是改善1项生活方式,罹患失智症的风险就能降低6%。 科学家认为,在患者被诊断出罹患失智症之前,病症已在大脑存在了好几年,因此推测一个人中年时期的生活方式,可能对老年是否罹患失智症造成影响。
英国阿兹海默症学会(Alzheimer's Society)研究领导人欧克利( Richard Oakley)表示,尽管老化是造成失智症的最主要因素,但这项研究再次显示,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不过科学家也认为,这项研究仍有缺失,像是无法确切得知上述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只能推测是较健康的生活,有助于降低压力、减少身体发炎,避免有毒化学物质堆积在体内,进而降低失智风险。
本文获《中时新闻网》授权转载
同场加映:认知障碍症/脑退化分3类,阿兹海默病最常见
根据香港卫生署资料,认知障碍症前称“老人痴呆症/脑退化症”,是大脑神经细胞病变,引致脑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统称;也是一种因脑部功能丧失而出现的疾病,它会影响记忆、思维、语言、判断能力、行为及性格。
患者的记忆力及其他认知功能(例如学习、理解、语言运用、方向感及判断力等)会逐渐失去;有些病人也会有抑郁、幻觉或人格改变的病征。
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
阿兹海默病 - 最常见类型,占香港长者病例约65%
-
血管性认知障碍症 - 第二常见类型,占香港长者病例约30%
-
其他(柏金逊病型认知障碍症、甲状腺机能衰退及维他命B12缺乏等)
认清认知障碍症10大警告讯号
卫生署指,若出现以下情况,或是患认知障碍症的警告讯号:
认知障碍症病情发展及症状
卫生署指,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病情发展分3个阶段,症状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