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于私袁术不敢做盟主

2023-03-07 16:41

公元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后世的汉献帝。关东汉朝官员以董卓擅行废立,起兵讨董卓。在《三国演义》中,对此段的描写尤为精彩,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可是,在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起兵讨董卓的是否真有十八路诸侯;二是,袁绍只位居渤海太守,凭什么可以做盟主?

以《三国演义》的说法,起兵讨董卓的一共有十八路诸侯。可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一共才有十一路,即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融、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孙坚此时只是袁术的部下,根本算不了一镇诸侯。而曹操呢?虽说在这次讨董行动中很热心,但是他自从逃出洛阳后,已经失去了职位。

况且他是京官,在地方上没有实力,哪怕他倾尽家财招了五千兵马,可和那些地方实力派相比,还是差得太多。因此,曹操在起兵时首先投靠的是陈留太守张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曹操也不能算作一镇诸侯。

从这份名单上来看,北平太守公孙瓒根本就没有参与此次讨董行动,就更不要提刘备加入公孙瓒的部队来讨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了!

在这十一路诸侯中,从官职上来看,以后将军袁术为高;从实力上来看,以冀州牧韩馥的实力为强,其他几人要么是刺史,要么是太守,虽然在汉朝的行政体系中执掌不同,但是官职都差不多。

袁绍在京城时,任中军校尉,得罪董卓后逃离京城,董卓囿于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不仅没有继续追杀袁绍,还给了他渤海太守职位,如果单纯从职位和实力来看,这个盟主袁绍是做不上的。

冀州牧韩馥实力强,虽然也是十一路诸侯之一,但是却停留在邺城不进,并没有亲临前线,只是负责后勤补给;后将军袁术官位高,也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氏,但和袁绍关系并不是太融洽。

二人在表面上看是堂兄弟,其实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袁术是袁逢的嫡次子,而袁绍的母亲是个地位低下的婢女,生的儿子自然就是庶子。本来,袁术是看不起袁绍的,可后来袁绍过继给了袁逢的哥哥袁成,这样二人的身分就平等了。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多才多艺,在这些世家子弟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曹操就是袁绍的玩伴,二人小时候合伙做出了很多诸如抢人新娘的恶少般的勾当。

借助世荫,袁绍不到十几岁就入朝担任郎官,二十岁就担任濮阳县长,混得顺风顺水。汉朝以孝治天下,袁绍在父母死后,连续服丧六年,无论朝廷如何征召,皆不为所动,获得了士林的赞誉。况且袁绍在面对董卓的威胁时,表现出的气概也被士林所倾倒,这些都是袁绍能够在济济一堂的诸侯中脱颖而出,被推举为盟主的原因。

而反观袁术,则就差了很多,虽也是袁氏子孙,但是为人蝇营狗苟,嫉贤妒能,在士林中的影响力远不如袁绍。其他诸侯,大都数都是袁氏的门生,如冀州牧韩馥。因此,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也有例外,济北相鲍信就认为在这些人中,曹操是担任盟主的上佳人选。可曹操是宦官之后,虽然出仕后和士林走得比较近,也对付过董卓,但是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和讨董卓战役中的号召力都远不及袁绍。

无论从公从私,推举袁绍担任盟主都是上佳选择。这其中可能只有袁术心中能有一丝不平之气,可是,他也深知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如袁绍,因此,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