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津贴门槛难攀,“以老护老”照顾者苦撑

2023-03-16 08:31

《财政预算案》着墨加强照顾者支援,包括把两项低收入照顾者生活津贴恒常化,并增加每月津贴金额,每年开支涉及约4亿3000万。然而,津贴一直因申请资格严苛为人诟病,受照顾长者必须居于社区,并在中央轮候册轮候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等待政府邀请参与;而护老者既不能同时受惠于其他社会援助津贴,家庭也要符合每月入息限额。香港人口老化乃不争的事实,多项数据均显示“以老护老”的人数持续增长,单凭发放津贴已不足弥补积存已久的缺口。有社工直言,1万个名额是否足够仍有待商榷,惟除生活津贴以外,政府也应考虑照顾者交通津贴,多管齐下解决问题。 

MAZ02P03160323 copy

▲照顾者可利用津贴帮补车费,以及购买纸尿片等消耗品。

“为低收入家庭护老者提供生活津贴试验计划”源于关爱基金,旨在向低收入家庭护老者发放生活津贴,以补贴其生活开支。然而,相关申请资格一直备受争议,如被照顾者必须于2018年11月30日或之前,已在中央轮候册轮候资助长期护理服务(即院舍照顾服务及/或社区照顾服务),护老者若有领取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会被视为不合标准,不能双重受惠。

MAZ02P02160323 copy

▲照顾者为节省金钱,经常踌躇应否乘坐的士。

不能兼领综援和长生津

目前全港有近30万双老家庭,有年老夫妻照顾彼此,也有年长的子女照顾更为年老的父母,进退两难。根据《2021年人口普查主题性报告:长者》,香港共有逾33万名60岁或以上长者需要长期照顾,当中有近50%与配偶同住,不少也是主要照顾者。立法会文件也曾引述该报告称,香港“以老护老”的情况并不罕见。

MAZ02P01160323 copy

▲香港人口老化,“以老护老”的人数持续增长。

没轮候院舍不符资格

惟实际上,该批照顾者却难以受惠于照顾者生活津贴。香港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阮淑茵指,年长照顾者不能同时领取综援和长者生活津贴,加上不少以老护老家庭皆认为自己尚有照顾能力,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轮候院舍,已经不符合获得津贴的资格。阮分享,曾有7旬女儿照顾9旬母亲,“女儿中过两次风,妈妈则有认知障碍症,容易跌倒,也要长期针灸。”尽管2人经济压力甚大,却因领取综援而不符合照顾者生活津贴的门槛。

MAZ02P05160323 copy

▲《财政预算案》着墨加强照顾者支援,包括将照顾者生活津贴恒常化。

明爱专上学院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注册社工卢家咏博士坦言,“未遇过成功申请的个案”。她指,由于政府会去信予在中央轮候册轮候的长者,继而接触其照顾者,因而经常出现“长者收到政府邀请,但其照顾者实际不符合申请资格”的情况。阮淑茵补充,曾有长者两度收到邀请信,最终均因为其照顾者不符合要求,无法获批,但长者无法理解,社工只能多作解释。

照顾者生活津贴的金额增至3000元,卢家咏坦言,相信多数照顾者会利用津贴帮补车费,“长者或需要长期覆诊,如果预约不到复康巴士,坐轮椅的长者多数需以的士代步。”据了解,因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一般不能点对点抵达目的地,路上不时会有斜路及梯级,不少年长照顾者本身也有痛症,难以带同轮椅使用者上上落落,只能以的士代步。此外,不少照顾者向卢分享,纸尿片等护理用品皆是消耗品,日常琐碎开支也花费不少。

阮淑茵指,其协会曾有研究显示,不少“以老护老”是由身患2至3种疾病的长者,照顾有5至6种病患的家人,“照顾者本身年老,也是需要照料的长者,只因为比家人较为健康,才承担照顾者角色。”她强调,照顾者对交通津贴也有逼切需要,不少照顾者为节省金钱,经常踌躇应否乘坐的士,“几千元津贴,已可令他们舒服些、松动些。”

对交通津贴有逼切需要

卢家咏指,许多照顾者本身也需要援助,“曾有精神病患者因为没有工作留在家中,而成为了护老者。”她坦言,社会要明白为何照顾者会肩负起照顾的重任。阮淑茵指,“若认为长者是社会负担,当然会觉得这些照顾者津贴开支大。”她明白,关爱基金原意是“补漏”,为未纳入社会安全网,或仍有一些特殊需要的人提供援助,此次照顾者津贴恆常化,预计今年尾开始将移交由社会福利署管理。她指,若署方能够放宽照顾者津贴的申请门槛,相信年长照顾者会更高兴。 

长者或需要长期覆诊,如果预约不到复康巴士,坐轮椅的长者多数需以的士代步。

照顾老伴暴瘦抑郁  为付医疗费捱面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璇婆婆与徐伯伯的心愿,但近年伯伯备受脚患及疾病折腾,令独自背起照顾重任的璇婆婆压力“爆煲”。由相亲相爱,到以老护老的双老家庭,日复日的劳累让她暴瘦抑郁。为了老伴脚患的医疗费,她节衣缩食,一天只吃两餐,更不时“捱面包”,惟单靠长者生活津贴无法抵销支出,更要担心积蓄见底。

MAZ02P04160323 copy

▲璇婆婆(左)握着徐伯伯(右)的手,盼厮守终老。

璇婆婆与徐伯伯同是83岁,看着因腰伤及脚患不良于行的老伴,璇婆婆一脸愧疚,坦言疫下“困兽斗”期间,“看到丈夫不舒服,自己帮不上忙,情绪很抑郁。”两人正在轮候入住护老院,已是中央轮候册的一员,但作为全职照顾者,璇婆婆却从未听闻有“照顾者津贴”计划,也不知道政府有相关的低收入照顾者资助。

3000元津贴不足以完全解决璇婆婆一家的经济困难,但至少能让她喘一口气。她透露,现时每月家庭开支需要约1万元,大部分花在丈夫的医疗开支,提到丈夫每月需到公立医院覆诊数次,单是每次复诊要在医院等候大半天,已令她劳累心力,别提来回需以的士代步,需付额外的交通开支。

雪上加霜的是,丈夫的脚患原只影响右脚,日前连左脚也恶化。为了纾缓丈夫痛楚,她同时带对方向私家医生求诊,每次诊金连药费约800元,加重经济负担,只好能省则省,一天只吃两餐,不时“捱面包”,“已经很久没去饮茶了!”

制度不会轻易改变,璇婆婆说自己现时尚能应付,日后则见步行步。她握  丈夫的手说,“放心,我不会丢下你”,盼望与丈夫相伴到最后。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