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究竟应否安排学习中国历史?这应该是无容置疑的,因为如果整个高中也不安排学习的话,升大学后本科又不修读中史,那么中史学习在初中就止步了,香港的青年对国家能有多深认识?如何能够建立国家的认同感?
虽然在2000年起,中国历史在初中定为必修科,但并不是独立成科,有些学校可能会把中史与人文学科结合,或与世史结合,分配出来学习中史的时数有限,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触碰一下而已。即使到2018学年独立成科,节数一年才50节,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即使只学习朝代更替等政治演变,也不够时间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况且,历史不止有政治,还有宗教、艺术、科技、商贸等课题,50节课程学习的内容非常有限。
因此,安排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史显得异常重要,学习形式可以与小学、初中不同,但不能缺席。高中学习中史,应该摆脱背诵历史知识的枷锁,着重培育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多加心思,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而言,与热爱美食的学生探讨古代饮食文化、与喜爱画画的同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流派,与热爱打战斗电子游戏的学生,一同研究古代武器演变,甚至一起制作,那么读历史就再不是负担,反而是开心愉快的事了。
如果以这样灵活的形式学习历史,那么就要有足够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过去历史毕业的学生不多,也未必投身教育,为确保足够的教师应付中史学习安排,教育局应该手培训更多中史老师。
读历史是培育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一环,以科技发展作为例子,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极大贡献,都是中国的发明;又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远洋航行讲求精湛的造船技术、高超的航海知识,在当时是卓绝高超的科技成就和学识水平。只不过到明朝14世纪起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才妨碍了国家科技文化,甚至技术发展数百年。概括而言,中国古代不论是文化艺术、建造工艺、军事设备和科学技术等等,各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年轻人多接触、多了解相关历史,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自然就会产生。
黄锦辉教授
立法会议员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
原标题:来论|高中不应是中史学习空窗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