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率军讨伐北汉时,知道北汉有个大将杨业,出于爱才,太宗也花费重金悬赏,希望能够与杨业见一面。等到他们攻打杨业守卫着的古城时,杨业眼见守不住,便建议皇帝刘继元投降以活命,虽然这样做相当于叛国,但最终刘继元还是听了他的建议。
不战而降,这对于太宗的军队来说,无疑是有极大利益,所以杨业也被太宗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从此以后得到重用,但这段历史记载并不准确,在后世的艺术创作中,杨业被塑造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大将军,大宋江山的安危与他紧密联系着,但根据史料来看的话,杨业虽然是投降了,但他并没有被太宗封赏过。
真正被封赏的另有其人,有名的便是马峰和郭万超等四人,他们接受的赏赐最多,虽然还有投降的臣子也被赏赐了,但名单中从头到尾没有杨业的名字。他真正在宋朝官史中出现是在三月后了。
因为此时的朝廷需要一位守卫边境的防务官,但这也算不得上是什么大赏赐。不过也有人认为太宗已经秘密赏赐杨业,毕竟赏赐投降的臣子也不是什么太光荣的事,宋朝重用文臣,相对地武将的位置也有所下降,这便使得杨业的身份有些尴尬。
虽然是被封为左领卫大将军,但真正论起职权来说,这只是个卫队的副将而已,而他的另一个官职便是郑州刺史,但说到底也只是从五品的虚衔,到了宋朝的刺史,已经没有之前朝代刺史的手握重权了。
按理说杨业在北汉时是个大将军,建雄军节度使,正二品官员,也算是有勇有谋了,那为什么宋朝统治者得到这样一个人才却不重用呢?仅仅是被封位小官,就连宋史中也没有详细记载过杨业。
其实与政治相结合的话,这也大概能理解了,即使杨业在军事方面给上很优秀,但朝廷上向来不缺人才,杨业并不是唯一人选,杨业的家世背景和当朝的体制促成了杨业在宋朝的尴尬地位。
统治者最怕的就是臣子有二心了,可偏偏杨业有过先例,他的父亲杨信曾经是麟州刺史,这里的刺史可是重要得多了,手握兵权,在当时群雄割据的年代,杨信一家也是很有名了。子承父业,杨业被父亲送到了军队历练,初露锋芒,只可惜他效力的是后来建立北汉的刘崇。
他的父亲杨信却是在效力后周,父子两人处于对立的局面,即使是在杨信死后,杨业的弟弟又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这样一来兄弟两人再次对立。而麟州又是军事重地,地处于北周与后汉的边境,而杨重勋虽然手握兵权,但仍然是力不从心,只能在两个国家之中举棋不定,反复投靠两国。
这样一来,北宋的统治者自然也害怕杨业会做出同样的事情,而杨业也觉得他们父子和兄弟确实是有些荒唐,在表决忠心一事上显得有些心虚敏感。他曾经也劝北汉皇帝投降,太宗不得不担心日后杨业还会如此投降敌人,甚至是像他的父亲和弟弟一样反复无常,这可是兵家大忌,太宗自然是对杨业有着警惕之心的。
而杨业在朝廷上备受歧视,也是因为他曾经与北宋军队多次交战,如今他投降了,自然是被宋朝武将针对的,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上讨不到好,那么也得不到皇帝的青睐了。这对于杨业本人来说,可是苦了他了,本来是想着好好效忠朝廷,但碍于他的身份实在是尴尬,让他空有一身才能无处使。
宋朝朝廷的大走向也是重文轻武,即使武将保家卫国,但整体上比不得文臣的地位,这是北宋历任皇帝默认同意的,他们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唐朝灭亡便是因为藩镇分散了中央集权,武将手中可以掌握兵权,这便使得武将极易生了谋反的心思。所以宋太祖有意降低武将的身份,后来的历任皇帝也是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