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骑兵成大唐保护神

2023-03-24 16:49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随着王朝不断走下坡路,尤其是在黄巢起义后,这种状态越演越烈,从而西北边疆沙陀人以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在唐末和五代时期,沙陀骑兵可谓赫赫有名,他们战黄巢、败朱温、克幽燕、破契丹,最终问鼎中原,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个局部统一的政权。

史学界对沙陀民族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军事集团是大唐帝国的保护神,他们助唐僖宗收复长安,救唐昭宗于“三镇之乱”,成功为大唐帝国续命几十年。

然而还有很多学者认为覆灭唐朝的不是朱温,恰恰就是对大唐忠心耿耿的沙陀军阀李克用。由于沙陀人在五代时期建立了政权,尤明末清初时,以王夫之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沙陀可以主中国,则契丹、女直(真)、蒙古之强倍于沙陀者,愈无不可也,而祸延于无极矣。”

沙陀本是西突厥别部,原名“处月”,因居住在沙漠周围,又被称为“沙陀突厥”。西突厥被灭后,沙陀人称为大唐子民,受安西都护府管辖。安史之乱后西域沦陷,沙陀又被迫归附了吐蕃。

汉族居住的中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等原因,不管是生产力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远超周围四邻,就像学者说的那样:“这些富裕的文明中心对欧亚中部大草原的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像一块磁石,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沙陀人仰慕中原的富足,又加之不愿忍受吐蕃和回鹘的剥削,于是选择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他们的“东归”要比清朝时期的土尔扈特人更惨,三万多族人从西域出发,在吐蕃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最终只剩几千人,不过他们却成了大唐帝国最后的依靠。

“万邦来朝”历来被中国皇帝视为最有面子的功绩,沙陀人被安置在水草茂盛的盐州,即今天的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一带。沙陀骑兵彪悍,但最鼎盛时也不过一万多人人,之所以能够将势力深入中原,一切还要从黄巢起义说起。

黄巢作乱时,各地藩镇为了自保都无心剿匪,黄巢在流窜中迅速做大,最终叩开潼关的大门,拿下了长安。黄巢做大后,官军从不愿剿匪变成了不敢剿匪。情急之下,唐僖宗只得求助于边疆的少数民族,李克用才能领兵入关。

同官军的畏敌如虎不同,沙陀骑兵一到前线,战局就立刻发生了扭转。李克用打得黄巢抱头鼠窜,最终在山东的狼虎谷自杀身亡。僖宗之后,李克用又为昭宗平定了“三镇之乱”,因此进爵“晋王”。

朱温篡位后,有人曾“劝武皇(李克用)各王一方,俟破贼之后,访唐朝宗室以嗣帝位,然后各归藩守”,然而李克用的回复却让各路诸侯汗颜不已:“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早殄寇仇。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所承良讯、非仆深心,天下其谓我何,有国非吾节也。”

李克用的忠君思想也影响了他的儿子,李存勖成为晋王后也有很多人劝他登基,但均被拒绝。直到李存勖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灭亡了朱温的后梁才以唐宗室自居,国号为“唐”。

清末明初学者们痛恨沙陀军事集团主要因为他们为后世的契丹、蒙古和女真开创了入主中原的先例。其实沙陀的崛起完全源自于他们的主动吸收中华文化,天下大乱之时,权臣贵胄们要么叛变附逆,要么篡位自立,反而只有一万多人马的沙陀忠心恪守忠君之道。在为唐朝征战四方时,沙陀军事集团涌现了一大批军事将领,这又为后来“沙陀三朝”的建立打下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