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清明孺慕情真,礼俗与时俱进

2023-04-05 10:44

清明节是汉字文化圈纪念先人的传统仪式。西方社会虽然也有类似的节日,然而不同社会怀念先人的表达方式各异。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及英国的战争纪念日,同为国捐躯的军人表达哀思和敬意,引申为思念的节日,家庭和个人怀念他们逝去的亲友。相对来说,墨西哥扫墓节在每年11月2日,家家户户都开始为祭奠故去的人而忙碌着。他们特别准备服装、面具,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菸酒,作为祭祀供品前往墓地为故人守灵,与华人社会的观念更为接近。

即使是同为华人,在同样的节日,因为不同的时地,也衍生些许差别。在传统社会,如中国江南时值梅雨季节,常“清明时节雨纷纷”,然而在美国四月天的气候更常是春暖花开时节,久违的风和日丽,更方便于家庭前往祭祀,在追念先人之际,也盼得到庇祐,福泽延绵到后世,国泰民安。

近年来在美加等地,宗教团体结合墓园联合举办清明追思仪式,民众可以亲临现场参与,可以透过网上直播的方式在家同步进行,每一年各地华人民众参与人数,也日渐增加,有的是华人社团结伴追思,甚至有些主流民选官员也会参与,希望争取到华人的认同,打造一个有共同回忆的社区。许多华人移民,因为工作或其他因素无法返乡祭祖,因此每年集合众人的清明追思方式,能让大家透过这样的方式追思自己的先人,维系家族精神,也以此为在海外的亲人祈福。这也显示,时空的阻隔,无法阻挡亲情的召唤及真切的孺慕之情。

清明祭祖的礼仪,因为外在环境而有变化。在大陆,除继续深入推进鲜花祭扫、低碳拜祭、踏青遥寄、家庭追思等方式外,有些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将继续提供网上祭祀通道,地方墓园、殡仪馆将积极开展“代替祭扫”便民服务,并持续开展“鲜花换烧纸”、“植树绿化”、“时空信箱”等活动。近三年新冠疫情期间,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方式相继出现,“据统计,去年网络祭扫人数第一次超过现场祭扫人数”,显示出时代的变化,牵动礼俗的表达更贴地气。这些因为外在环境及条件的改变,引发因时制宜的方法,相信海外亲友回到大陆,一方面感到讶异,也可能鬆一口气,原来礼俗可以如此变通,更方便远方亲人寄情,也许未来也会跟进这些作法。

近年天灾人祸、疾病、战火的社会的动荡,凸显出先人为了下一代作出牺牲,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家园的心愿。今年是三年抗疫后,疫情逐步消退的时刻,社会明显开放,全球机场、港口的忙碌程度回到疫情之前,人们从传统民俗节日,更珍惜正常生活的点滴。社区的风俗文化常跟着人类生活习惯的演变而进化,清明节礼仪与时俱进,让当地华人方便因地制宜,华人精神上也更易心灵相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