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一门五进士

2023-04-10 16:47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入朝为官的文人,尤其是唐朝以后的文人官吏,梦寐以求的要事就是,死后能得到一个谥号——文正文正之文,是道德博闻,文正之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司马光就曾说过: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深知这些文人的心理,所以,是不会轻易地将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获得文正谥号的,宋朝有九人,元朝有六人,明朝有六人,清朝有八人。清朝获得文正谥号的八人中,其中的刘统勋,就是为民间所熟悉的“宰相刘罗锅”刘墉的父亲。在有清一朝,刘统勋的地位、贡献与声望比其子刘墉要显赫得多。乾隆帝将他倚为股肱之臣,评价刘统勋为“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并称他为“真宰相”,号召天下官吏要向刘统勋学习。

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干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清史稿》)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军机大臣,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刘统勋一家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可以用世代簪缨来形容。刘统勋一门一代五进士:祖父刘必显是清顺治朝进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父亲刘棨是清康熙朝进士,历任陕西羌州知州、四川布政使等职。刘统勋本人是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其子刘墉,是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太原知府、江甯知府、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其孙刘鐶之是乾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

刘统勋为官近五十载,清正廉洁,秉公无私。一生多次奉命审理官员贪渎案件,所拟判决多得皇帝嘉许。

据《清史稿》本传记载,刘统勋每次出巡查案,凡属贪官一经查明都严惩不贷。从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徇私枉法、擅作威福,到按律查办西安将军都贲、归化将军保德、江西巡抚阿思哈等,无不显示出刘统勋为官刚正、清风独标的秉性,也因此被乾隆称赞为“真宰相”。

刘统勋于国于民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的治水之功。自古以来漕运和治水都是国家大事。刘统勋自乾隆元年(1736年)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治水的同时,兴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为帝国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能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