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渔户升级迎转型契机,4新鱼类养殖区成立

2023-04-18 09:52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制定“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推动业界升级转型现代化,其中重头项目是今年内划定4个新鱼类养殖区。新养殖区将采用“深海网箱”养殖,最快明年首季签发首批新养殖牌照,预期未来本地海鱼养殖量可望倍增。业界也认为是渔业转型的重要契机,惟有意见指,传统渔民的个体经营模式恐难以应付。有人建议采用产业园模式,或由大型养殖公司承包管理,再聘用渔民,或以廉价承租、利润分成的形式,鼓励渔民加入营运。

4新鱼类养殖区成立

▲4个新鱼类养殖区将采用“深海网箱”养殖,可望增加产量。

MAZ02P02180423 copy

▲渔护署于西贡东龙洲设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场,发现鱼类生长速度加快。

环境及生态局与业界将于今年内合作制定“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透过财政、基础设施及技术支援等,提升渔农产品质量及产值。渔业团体普遍希望蓝图可带动渔业发展,特别是现时捕捞及养殖业陷入樽颈,其中香港海鱼养殖量由2016年逾1031公吨的高峰,滑落至去年仅587公吨。现时全港共有26个鱼类养殖区,遍布西贡及新界东北等近岸水域,面积209公顷,至于4个新养殖区则位于黄竹角海、大鹏湾、外塔门和蒲台(东南),总面积近600公顷,是现时的3倍。当局将于新养殖区,提供新式钢铁桁架网箱或其他深海网箱。该类网箱可升出海面或半潜海中,预计5年内本地海鱼养殖量可望增加1倍。当局将修订法例,把4个新养殖区加入现有鱼类养殖区名单,预计今年第4季刊宪及提交立法会。

需巨资营运 个体户难承担

现时当局正与业界 商讨新养殖区的详细内容。对大型新养殖区即将成立,渔业团体议论纷纷。立法会渔农界议员何俊贤指,是渔业转型的契机,可推动调整香港渔业结构。他称,现时26个养鱼区采传统家庭式个体户经营的落后模式,“渔民每次向政府租500米或2000米经营鱼排,面积小,曾见过最袖珍鱼排只有90平方米,即约1000方呎,养鱼量有限,效益不大。”不过,4个新养殖区面积及规模是历来最大,亦位于开放水域,他相信产量倍增能为养殖业带来长足发展,惟需投入巨大资源营运,个体户恐难以承担。

深海网箱养殖 生长速率快

MAZ02P04180423 copy

▲有养殖户对新养殖区感兴趣,但担心投资巨大。

前线渔民则各有意见,从事捕捞的单拖浅水作业联合会主席郭德明指,有相熟渔民对新养殖区感兴趣,希望转为养殖户加入,但担心投资巨大,特别是新式的“深海网箱”价值不菲。郭德明称,疫后捕鱼业未见起色,有近20%渔船没开工,因油价上升及工资高昂,而下月进入休渔期,情况更不乐观。养殖渔民强哥提到,本地养殖业面对内地的激烈竞争,现时市面销售海鲜80%是养殖,当中60%来自内地、本地的仅占10%,而内地养殖鱼较香港的便宜30%至40%,他指,未来要靠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才有可为,但对深海网箱养殖成效有保留。

深海网箱养殖在内地及外国早已采用,渔护署于2021年在西贡东龙洲鱼类养殖区设钢铁桁架网箱养殖示范场,发现鱼类生长速率较近岸鱼排快3分1、存活率达95%、回本期最快5年。理工大学亦在该示范场进行“海产养殖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计划”,理大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助理教授郭颖轩指,东龙洲养殖区风浪大、水流急,水体交换快,鱼亦长得快。钢铁桁架网箱亦配备实时水质监控等系统,理大团队在示范场成功养殖由外国引入的金头鲷,并易名“东龙鲷”推出销售,反映深海网箱养殖可行。郭颖轩透露,团队正改良包装及冷藏技术,供未来4个养殖区作参考。

宜采产业园模式或大企承包

钢铁桁架网箱每组造价约2500万元,当局将采购2组钢铁桁架网箱及其他深海网箱等,涉款达7400万元,而每年维修费预计需500万元。由于投资庞大,何俊贤认为要采用如产业园,或由大型养殖公司承包的新模式营运,采中央统筹,提供技术援助。他进一步解释指,新的管理架构独立于业界,肩负承接及分配政府资源的角色,也因不是官方机构,可采取较进取的发展态度,并适时调整策略。

虽然渔民可循私人投资及向“渔业持续发展基金”申请资助,于新养殖区采用钢铁桁架网箱,但渔民指千万元购买网箱属天文数字,建议当局未来划分养殖区以廉价租给渔民,或由渔民投标经营,并设分红机制,以吸引现有养殖户及捕捞渔民转型加入。

养高质海产拓新路 办生态团多元发展

为免过度捕捞,渔业人士指,养殖是渔业重要出路,但面对内地激烈竞争,平价或中价鱼难有作为,需养殖如龙虾等高价的优质海产才有出路,亦有渔民兼营捕捞和养殖,并饲养珍珠贝,拓展护肤品等副线业务。

MAZ02P05180423 copy

▲有水产公司成功饲养本地青龙虾,希望以高质海产拓展新路。

仟国水产于西贡榕树澳设鱼排,成功饲养本地青龙虾、泥艋及黄立鲳等供市面发售,是全港首个大规模的龙虾养殖场。负责人林碧霞指,8年来曾饲养鲍鱼、鳗鱼、海马等海产,但以龙虾等卖得高价钱的优质海产才能突围。她指,正投资科技以提高未来的养殖产量,并开拓内地及欧美市场。

西贡深湾养殖鱼排排主梁锦明说,于5年前拨出部分鱼排养殖珍珠贝,至今养殖数百万只珍珠贝。他指,一般会取珠售卖或将其制成首饰,并晒干贝肉制成XO酱,同时也为美容品牌提供珍珠末,作美容产品原料。他同时于香港及内地营运捕捞业务,并在鱼排办生态导赏团,力求多方面发展。

大学办养殖培训 为老化行业注新力量

渔业曾是香港重要产业,但时至今日剩余1万多名渔民。业界指近年欠新人入行,忧行业老化。不过,有本地大学近年举办海产养殖现代化培训,学员包括大学生,亦有学员经营鱼排,为行业注入新力量。

60年代是香港渔业高峰期,当时全港有过万艘渔船、近10万名渔民。60岁的渔民强哥生于渔民世家,他童年时已上船工作,眼见渔业由盛而衰十分感慨,“现时从事捕捞及养殖业的渔民都接近60岁或以上,行业发展欠佳,日晒雨淋,难吸引新人入行。”

不过,亦有市民尝试进军渔业。郭颖轩指,近年理大获“渔业持续发展基金”资助举办“海产养殖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培训”,教授养殖理论及新技术,反应甚佳,已有140名学员毕业,当中包括捕捞渔民、IT业人士和大学生等,其中20人学以致用,如与渔民合资经营养殖公司等,投身香港渔业。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