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出身弘农杨氏,是隋朝功臣杨素之子,别看他出身名门,但却勇武过人,人们甚至说他是项羽在世。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军队迅速发展到十几万人,按理说凭借他的勇武,应该是可以推翻隋朝统治的。然而,杨玄感却失败了,还引来了灭门之祸。那么,这位隋朝的项羽,为何最终兵败被杀呢?
杨玄感画像
据史书记载,杨玄感“体貌雄伟,美须髯”,他不仅喜欢读书,还酷爱骑射。他“骁勇多力”,每次作战时手持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当时的人们都是他是“项羽在世”。另外,杨玄感还善于治军,对士兵们很好,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力,再加上杨玄感的家世背景,所以他起兵后,势力迅速得到壮大。
杨玄感起兵之初只有一万人,他率领这些军队由汲郡向南渡过黄河,“从乱者如市”。几天后,杨玄感抵达洛阳城上春门外,“众至十余万”。杨玄感又对当地父老说:“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人们听了杨玄感的话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在隋炀帝的暴政下过得太苦了,所以每天都有数千人来投奔杨玄感。
但是杨玄感最终还是兵败被杀了,这主要是他没有采纳一个人的良言,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这个人就是李密,他与杨家的颇有渊源,当年杨素就很欣赏李密,杨玄感更是与他结为刎颈之交。得知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后,李密第一时间前来投奔,杨玄感大喜,让李密做谋主。李密当即向杨玄感献出上中下三策,假如杨玄感能够采纳上、中策的话,隋朝可能就被推翻了。
李密的上策是“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也就是率军直抵河北北部,切断隋炀帝的退路,等到大军的粮食吃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中策是“经城勿攻,轻赍鼓行,务早西入”,直接占领长安,这是“万全之势”;下策是“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同时李密指出,“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然而杨玄感却认为,“公之下计,乃上策矣”。
杨玄感一意孤行,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最初的时候屡战屡胜,声势浩大,他就认为“天下回应,功在朝夕”。然而,驻守洛阳的隋军已经有了防备,所以杨玄感一直未能攻破洛阳,耽误了很多时间。就在这个过程中,隋炀帝调兵遣将,各路大军已经向洛阳逼近,之后,杨玄感多次战败,他才想到应该进入关中。
抵达弘农时,杨玄感又留了下来,攻了三天的城,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此时追兵已经赶到,杨玄感只好与隋军交战。纵然他勇武似项羽,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形势,毕竟他的这些将士都是临时招募的,没有作战经验,所以“一日三败”。最后,杨玄感与弟弟杨积善步行逃命,杨玄感意识到已经无法逃脱,就让弟弟将自己杀死。杨玄感战略规划失误,没听李密的计划,是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后来李渊起兵,直取长安,最终夺得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