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9日报道,中国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4月6日宣布复交,参与其中的外交部亚非司司长王镝接受专访,透露促成沙伊复交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功夫做好元首外交达成,斡旋期间从座位安排、握手形式乃至彼此尊重,充分发挥中国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调解人作用。
▲沙特伊朗复交,外交部揭中方斡旋秘辛,透露习近平亲自指挥部署。
▲2022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中新社
王镝就中国此次斡旋的背景与细节指出,去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是访问沙特。今年2月,习近平接待伊朗总统莱希访中。期间,习近平亲自做两国领导人工作,支持沙特伊朗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在斡旋沙伊对话、推动沙伊复交进程的具体过程中,中方发挥了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调解人作用。
在沙伊对话闭幕式上,中沙伊三方代表团的座位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种安排体现了中国一贯宣导的国与国之间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场。
又比如,3月10日沙伊北京对话闭幕式合影时,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分别握着沙伊双方代表团团长的手,象征着在中方支持下沙伊关系实现“破冰”。4月6日沙伊外长在北京会晤时,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与沙伊外长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象征着沙伊关系实现“融冰”。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借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求知,哪怕远在中国”,赞叹“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
▲2023年2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伊朗总统莱希。 新华社
王镝分析,中方到两国的积极回应,斡旋成功的独特优势,是中国的中东外交积累了显著政治优势、道义优势。一是坚持公平正义,中国始终尊重中东国家主权独立,尊重中东人民自主选择,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二是鼓励团结自强,积极劝和促谈,支持自主探索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三是追求合作共赢,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四是宣导包容互鉴,共同反对文明冲突论、反对伊斯兰恐惧症、反对将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宗教挂钩。
王镝表示,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是人类跨越冲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对中国而言,成功斡旋沙伊复交是中国在中东方向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外交实践。
▲中国促成沙地和伊朗和解。 美联社
被问到两国复交后,双边关系会面临什么挑战?王镝认为,沙特和伊朗一水相隔,在波斯湾地区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沙伊关系遭遇一些波折,但回顾两国绵延千年交往史,友好交往是主流。特别是沙伊两国一道发起伊斯兰合作组织(OI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重要机制,有力带动了开发中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团结和合作。
他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阿拉伯谚语说“耐心行事的人,实现自己的愿望”,波斯语也有“唯有功夫与坚韧,桑叶方能变绸缎”的俗谚。中国愿意继续就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至于中国参与协调中东地区事务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方式,王镝强调,中国已与中东12个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去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成功举行,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提升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到新水准。
近年来,中方提出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以巴“两国方案”三点思路,倡议搭建波湾地区多边对话平台,推动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这些努力得到了中东国家的欢迎和肯定。
相关新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