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涨米价救灾民

2023-05-10 17:01

很多人第一次读到《岳阳楼记》的时候,一定会认为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位烂漫主义的文学家,否则如何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出来呢?范仲淹是一位文学家这自然不可否认,其《范文正公文集》对后世影响深远。但除了文学家之外范仲淹更主要的身分其实是政治家。

范仲淹出生于989年,祖籍邠州,他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高祖范隋也曾任丽水县丞,曾祖和祖父在五代时期也曾在吴越做官,父亲范墉自然也在吴越为官,不过在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便因病去世了。

范仲淹从仕和家族无关,他全凭自己数年的寒窗苦读,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被受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这一年范仲淹年仅26岁。

看着大好河山,范仲淹的报国之志愈浓。从此他殚精竭虑,不为个人利益得失,只为让大宋蒸蒸日上,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如果说在当时谁能够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那么范仲淹自己便是当仁不让的。

不过有一次范仲淹却遭到官员的集体弹劾,皇祐元年(1049)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已经60岁高龄的范仲淹被调任到了杭州。当时江浙一带因为连年的干旱正在闹饥荒。

按照往常地方官府应该要放粮救济百姓了,但是官府储存的粮食根本不够,而这一次的饥荒比较的严重,灾民何止百万,这些粮能够撑几天?

而杭州的米商却趁机抬高米价,一面放出“高利贷”让灾民买米,前提是用田地或其他资产来抵押,最后几斤米就换来了一亩田。

范仲淹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不是要涨吗?那就多涨点,再涨一倍!卖不掉的官府买,范仲淹的政令一下,百姓都懵了,原本就已经买不起了。现在还涨,岂不是要人命吗?不仅整个杭州城震动,消息还传到了朝廷,宋朝的文武百官纷纷弹劾范仲淹。

另一面全国各地的米商却很高兴,听说杭州城的米价上涨,都把粮食运到了杭,很快杭州城的大米就饱和了。这时候范仲淹连通买来的大米和原本储存的大米都免费发放给了百姓,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跑去领救济粮,那些外商运来的高价大米自然再无人过问。

由于大米卖不出去,再加上雨季又要到来了,不好运送。因此这些外商不得不按“成本价”卖给了灾民,还有很大一部门被官府买了下来,全都用来当救济粮发放。在范仲淹的有序领导下,灾民们最终顺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一年后范仲淹又被调到了颍州,可惜在赴任的途中因旅途劳顿再加上旧疾复发病逝了,享年64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