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族成员以科举入仕

2023-05-22 16:47

从清初到乾隆朝,宗室科举已是两兴两废,究其缘由无非就是宗室系皇族,不必与常人一样以举业入仕。但更重要的是,皇帝认为宗室就应该娴熟骑射,以存满洲旧俗,不能专攻文艺,沾染汉人习气。

乾隆的理想是好的,但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宗室考试停止以后,他们的骑射技能不仅没有精熟,反而由于支派繁衍,其出路问题更加突出,到了嘉庆即位时,宗室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嘉庆四年至六年,朝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开宗室科目,但碍于大清的家法祖制,朝廷同时规定了参加科考的宗室成员,必须要精通骑射,否则就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康熙、乾隆两朝宗室参加考试,都不经乡会试,直接以成绩定进士甲第,嘉庆认为这一规定不合理“未免过优”,决定此后宗室科目,也必须像汉人一样,必经乡会试两个阶段,至此宗室科目成为定例。

宗室虽然也要参加乡、会试,但考试内容却要比汉人要简单得多,录取的名额也很宽松,最多10个人里面就要录取一个进士。嘉庆七年,通过会试的宗室贡士们与天下士子在保和殿参加第一次殿试,因其地位尊贵,他们被单独列坐在诸贡士之前。发榜之后参加恩荣宴的时候,宗室进士也享受一甲进士的待遇,每人一席。

在殿试中也出现了一个让嘉庆帝比较头疼的问题,此前殿试因为没有宗室成员参加,不管是汉人还是一般的旗人,在殿试策问的末尾,都会有固定的署名格式,谓“臣草茅新进,罔知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宗室参加殿试以后,因其皇族身分,岂能与天下士子一同称为“草茅”。为此有大臣建议,应将宗室与天下士子相区分。然而同场考试,若分为两种格式,那么就容易出现舞弊,阅卷官难免徇私。嘉庆八年第二次殿试时,礼部议准,此后不管是宗室还是天下士子,殿试卷尾,一律书写“末学新进”以符国家体制。

从嘉庆朝开始一直到清末,宗室成员考取进士者凡120人,虽然总体上来看,宗室成员仍然享受一定的特权,但除了录取较优外,其他一切条例均与汉人一样。同时,对宗室人才的选拔也较为公正、慎重,所有回避、覆试、磨堪等条例均推行不误,对考场的管理也是严格的,科场的处罚条例也照样适用于宗室。

宗室科目的确立,对激励宗室子弟读书起了重要的作用,嘉庆以后,宗室以科目入仕者,有任大学士者五人,协办大学士者一人,官一品者十八人,赐谥者六人,其中还不乏政绩显著者。

总体来看,清代的宗室科目整体难度不大,但在封建专制时代,皇族成员以科举入仕,并能较为公平地与天下士子一体竞争,仅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历朝历代中做得最好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