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权之时,屠杀过几位名士

2023-05-22 16:52

祢衡是一个纯粹的文人,衡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无人。尤其是在被孔融吹捧为不可多得非常之宝后,祢衡更加狂妄失常,甚至说了许昌城内除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的话。而且这位文学青年竟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逊,大放厥词,引起了曹操的强烈愤恨。

对付这样一个不识时务、自命清高、蔑视权贵的酸腐文人,曹操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那就是通过“不命坐”“令为鼓吏”和“不起身相送”等方式,在礼法上有意怠慢,在人格上极力羞辱。

曹操并不是不想杀祢衡,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一个狂妄之徒,不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再者自己霸业未成,如果杀掉祢衡就会冷了天下人心。于是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油然而生,何不借刘表之手除掉他?果然,祢衡到了荆州后因出言不逊,被一介武夫黄祖砍下脑袋。曹操知道后得意地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与祢衡不同的是,孔融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官高名远,众望所归,顺理成章地成为知识分子的领袖。名士出身的孔融向来看不起曹操,他来到许昌后,认为自己是在为汉献帝做事,而不是为曹操效劳,不买曹操的账,这让大权在握的曹操觉得很窝火。

孔融学问很大,但政治上不够成熟;勇气不小,但缺乏斗争经验;过于自信,以至于对时局经常做错误判断。他与“高级俘虏”汉献帝来往过于亲密,甚至动不动就瞒着曹操上表,遭到了曹操的猜忌。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藉机嘲讽和指责曹操。他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比喻,来讽刺曹操把自己喜欢的甄氏让给儿子曹丕;用“肃慎氏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的话语,来嘲弄曹操不值得大动干戈远征乌桓等,这让自以为是的曹操觉得很难堪,杀孔融的念头早已萌生。

但由于北方局势还不稳定,加上孔融的名声大,曹操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便授意部下诬告孔融“欲规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将孔融杀害,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崔琰虽然表面上归顺曹操,但打心眼里不服。对于经自己举荐却赞同曹操自封魏王的门生杨训,崔琰忍无可忍,以前辈的口气给杨训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书信,里面竟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的“反句”。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用“文字狱”的方式除掉了他。

在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之间,杨修是站在曹植这一边的。他在为曹植能够继承王位的问题上出谋划策,成为反对曹丕的主力。杨修在为曹植谋取王位上出的一些馊主意,多次被曹操拆穿,这是曹操对杨修由厌恶而起杀心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曹丕继承王位,为了避免曹丕、曹植兄弟日后的争斗,曹操死前,找了个“泄密”和“扰乱军心”的理由,砍下了杨修的头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