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人获封“太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23-05-30 19:59

明朝的官员等级是九品十八级,以正一品官的地位最高,但是正一品的数量有限,只有八个职务,其中还有五个职务是设而不授,也就是说正一品的官实际上只有三个,即太师、太傅、太保,被称为三公。虽然都是正一品官,但太师的地位最为尊贵,整个明朝统治期间,只有十个人获封此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史书的记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虽然史书上说太师“其职至重”,但实际上这个职务没有任何的权力,既不能领导内阁,更不能指挥六部。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官员们还是比较重视太师这个职务的,蓝玉出征归来,被封为太傅,他就发牢骚,说道:“我不堪太师耶!”

到明宣宗以后,太师就完全成为没有任何执掌的虚职,“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也就是说,太师成为皇帝为勋臣、外戚、文武官员加官、赠官的一种荣誉性的官职。一般而言,文官生前是不会被授予太师这个职务,只有死后皇帝才会赠予。不过有一个特例,他就是张居正!万历十年,张居正在死前数日,被明神宗封为太师。

接下来就总结一下明朝历史上,那些生前被封为太师的人。第一位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李善长,虽然他没有显赫的战功,但他“转运粮储,供给器械”,“治理后方,和睦军民”,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成为明朝的第一任丞相,还被授予太师的职务。后来朱元璋诛戮功臣,李善长被列入胡党之中,最终死于非命。

第二位是英国公张辅!在朱棣靖难的过程中,张辅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新城侯。之后,他又三次征讨越南北部地方,威镇西南,晋封为国公。1424年,张辅被明仁宗封为太师。可惜的是,到了1449年,张辅死于土木堡之变。张辅死后,他的儿子张懋承袭了爵位,并在1491年被明孝宗封为太师,“尊宠为勋臣冠”。

第四位是保国公朱永。他出身将门,父亲朱谦在景泰年间立下战功,被封为抚甯伯。朱永先后八次佩将军印,“治军严肃,所至多奏功”,算是明朝中期的一员名将,人称“列侯勋名无与比”。第五位是昌国公张鹤龄,他是孝宗张皇后的兄弟,因外戚的缘故,被嘉靖帝封为太师,后因骄纵不发而死于狱中。

第六位是定国公徐光祚,他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后裔,也是被嘉靖帝封为太师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第七位是翊国公郭勋,他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后裔,一度得到嘉靖帝的信任,但后来死于狱中。第八位是成国公朱希忠,他是靖难功臣朱能的后裔,后被嘉靖帝封为太师。第九位是唯一一位文官张居正。第十位是魏忠贤的侄子甯国公魏良卿。除了张居正外,其他九个人都是有爵位的勋臣,大多数根本配不上这个官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