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是如何清理战场的,尸体如何处理

2023-06-01 20:09

在古代处理士兵的尸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成千上万腐臭的尸骸如何打扫战场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除了会长期瀰漫腐臭的气味,更可怕的是稍有不慎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瘟疫、传染病,进而造成更多的伤亡。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变成了瘟疫肆虐的无人区,这恐怕是获胜方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打扫战场往往都是获胜方的活,对于如何处理战后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古人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埋。

古代战争示意图

▲古代战争示意图

在掩埋的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处理尸体的方法——“筑京观”。即战胜方将战败方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一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筑京观”、“坑杀”或“坑”,用以夸耀武功,威吓敌方。“坑”并非活埋,而是与“筑京观”一样的堆土埋葬方式。

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惯例。秦军在长平大战中战胜赵军,秦军统帅白起无法处理多达四十万的战俘,索性将战俘全部屠杀,并将尸体堆积为“京观”。

秦始皇在秦军攻下他少年时曾居住过的邯郸后,就下令将曾经欺侮过他的人全部“坑杀”,他还“坑”了460多个对他有怨言的儒生。而项羽也曾“坑杀”襄城守军,“坑杀”新安的20多万秦军战俘。

筑京观

▲筑京观资料图

王莽篡汉时,将反对他的刘信、翟义、赵明、霍鸿等人及其亲属全部“坑杀”。

公元418年,夏国进攻关中地区,将东晋军队阵亡士兵的首级堆积为“京观”,号“骷髅台”。

隋炀帝征高丽失败,高丽国将隋军阵亡者的尸体筑为“京观”。公元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

公元784年,军阀李希烈叛军进攻蕲春,被李皋打败,“斩首万级,封尸为京观”。

公元936年,辽国帮助军阀石敬塘消灭后晋政权,将后晋皇室成员以及晋军将士的尸体都埋在汾河岸边,“以为京观”。

公元986年,辽军在莫州打败宋军,将宋军尸体筑了“京观”。公元1410年,明朝大将张辅进攻安南,击败安南军队,杀死2000多名战俘,并“筑京观”。

有关“坑杀”的记载更是史不绝书,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不过有时叫“坑”。

比如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军在官渡决战,曹操险胜,将一支被迫投降的袁军部队“尽坑之”。东晋十六国的大乱时期,“坑”的记载不胜枚举。

满清入关后,不再有这样的举动,屠杀结束后就地掩埋尸体,“筑京观”消失。

 推荐阅读:

明史和明实录哪一部更真实!

张定边结局:活了100岁,比朱元璋命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