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研人员发现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遗迹,存在于130多亿年前

2023-06-08 10:15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代超大品质恒星是否存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谜团。国家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品质恒星的化学遗迹,从而证明这类宇宙中最古老恒星的存在,这对探索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科研成果于6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

▲国家科研人员发现宇宙中最古老恒星遗迹。图为第一代恒星遗迹孕育第二代恒星。(央视图片)

为了揭开第一代超大品质恒星是否存在这个谜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科研团队利用位于河北兴隆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科研人员通过该望远镜获得的数百万条恒星光谱,发现在银河系银晕上存在一颗品质大约为0.5个太阳品质的恒星,距离地球约3327光年,它的金属元素含量极低,符合理论上第一代恒星终结后孕育的第二代恒星特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邢千帆指出,他们利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产生的500多万条恒星光谱,从中找出了镁含量最低的一颗恒星,获取了它的高解析度光谱,与超新星理论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确定了这颗恒星中的这些元素来自260倍太阳品质的第一代恒星。

据表示,第一代恒星品质可达太阳品质的140倍到260倍,属于超大品质恒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这类恒星存在于130多亿年前宇宙诞生初期,但是寿命只有300万年左右,随后便会发生超新星爆发,孕育出科研人员们发现的第二代恒星。

邢千帆形象地比喻这次科研工作就是,通过现存的第二代恒星的DNA,发现了其父辈恒星的特征。第一代恒星,它有很多“孩子”(第二代恒星),但是这些“孩子”中最长寿的这个恒星,能活到现在,寿命已经达到130多亿年。科研人员观测到这颗“长寿”恒星,并通过对它的研究,推出它的上一代恒星的品质、性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指出,下一步科研团队将通过LAMOST(郭守敬望远镜)的海量资料,来反演最初第一代恒星的不同品质恒星的分佈,探索整个宇宙的演化历史和恒星的演化历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