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遗弃儿童极不人道,“双非”问题不容忽视

2023-07-31 08:57

最近一宗跨境遗弃双非儿童事件震惊社会,让双非童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事件原因尚待查明,据初步调查,男童母亲想儿子在港接受良好教育,于是出此下策。姑勿论孰真孰假,遗弃儿童是不人道行为,有违普世价值,绝非文明社会所能接受。同类事件在港虽不常见,但却绝对不能容忍,发生一宗也嫌多。

双非儿童事件

遭遗弃的儿童,除了可能身心受到伤害,成长过程中,亦可能因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紧张,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引发更大的心理问题。倘若遗弃成功,相关儿童交由社福机构照顾,更会向双非童家长释出错误讯息,争相仿效。

多年前本港亦曾发生内地人来港遗弃残疾或重病儿童的案件,当中大多是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贫穷家庭。双非儿童惨被父母遗弃的个案,亦偶有出现。据社署统计,2018年至今年3月共有197宗双非儿童入住儿童院舍的个案。

虽然双非童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因父母并非香港居民,没有居留权,而申请单程证来港亦不易,只能定期以旅游或探亲等理由申请双程证赴港短暂逗留照顾,当中部分家庭有经济困难,遇到问题亦不懂如何处理来保障双非儿童的生活。与此同时,双非童想在内地读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条件限制,需要选择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或港人子弟学校,对于贫穷的双非家庭来讲,可能成为一种负担,令双非童的读书和生活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所以,在跨境遗弃儿童事件的背后,亦隐藏着一些社会问题,我们须正视及处理,切实保护双非儿童。

虽然自2013年港府已经禁止“双非孕妇”来港产子,之后双非儿童数量已没再增加,但截至2019年仍有约20万名,大部分出生后会跟随父母返回内地居住,部分人成为跨境学童,或来港寄居亲友住处,除乏人照顾,也缺乏人际网络,求助无援。香港社区组织协会透露,他们接触的在港双非儿童普遍面对“赤贫生活”,无食物、无营养、无学业补习,也因为双非身份而自卑,情绪不稳定。惟因双非童父母没有香港身份证,本港很多服务也无法申请,例如图书证、公屋,不少双非儿童就独自住劏房,无人照顾,令人担心。另外,双非儿童想参加志愿团体主办的活动,往往也因为家长无法提供香港身份证,难以帮他们申请及陪同参加。

由于他们无法以独立身份申请综援,双非家长须自行寻找“受委人”代为申请,但因门槛过高,要找到合适人选甚为艰难。曾有租住板间房的双非儿童获“邻居”好心帮忙申请,但事例少之又少。部分儿童为了基本生活,被逼在达到合法年龄后到快餐店打工,以赚取生活费和支付租金。

教育方面是更大的问题,由于内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双非儿童或因没有内地身份证、没有户籍,无法在内地升读常规中学,参加内地高考,因而要读私校,情况等同外国人来港读国际学校。惟港人子弟学校学费高昂,也未必能扑到学位,形成双非儿童求学难的困境。不少双非家庭因而选择让子女当跨境学童,每天穿梭中港两地求学。过往港府虽有一些措施出台,令双非儿童读书难的问题有所缓解,然而对解决结构性问题仍是杯水车薪。

要防范双非儿童被“遗弃”的个案,要先理解他们来港背后面对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在内地方面,如要让这些儿童在教育上有“出路”,政府可否接纳他们在内地升学,甚或允许他们重新开设内地户口。香港方面,是否可以从放宽申请综援、探亲证、单程证等条件入手,纾解他们的经济与照顾难题;房屋问题或要审视“公屋代理人申请”的情况,甚或安排过渡性房屋予符合条件的双非家庭,以保证双非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

早前有团体建议政府容许双非儿童独立申请综援,委托社工为儿童管理综援金;以及放宽双非童家长申请输入外劳的程序,方便他们留港照顾子女。虽然推行新政策说易行难,但为防止日后衍生更多问题,则应切实面对,至少也应加强两地对双非儿童的协作与保护,给予双非家庭适切支援。

不过当下更重要的是,先处理该名被遗弃儿童的照顾问题。经香港警方及内地公安合作,目前男童母亲已取得签证抵港,被警方以“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名拘捕,案件今日提堂。待律政司考虑所有证据后决定是否让其答辩,抑或由警方再作进一步搜证。希望中港当局在不影响该儿童的福祉下,对其母作出惩罚,以收震慑作用,以儆效尤,杜绝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关爱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人父母更应善待儿童。

蔡晋

相关阅读:

【CEO有料到】增强“高才通”内地资讯发布,有助定向引入专业人才

【CEO有料到】推动可持续发展人人有责,房协屋邨减碳计划落到实处

【CEO有料到】解决人手资源痛点,发挥关爱队角色优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