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偏僻街铺抢生意,葵青荣芳街市无客成“死场”

2023-08-15 10:30

街市乃社区的“心脏”,方便市民购买食材及不同杂货。然而,食环署辖下位于葵青区的荣芳街街市却严重落后,有留守多年的档主慨叹,街市曾经繁荣畅旺,无奈位置偏僻、街铺抢客、没有空调形成3大痛点,街市最终成为“死场”。事实上,政府曾有多个计划改革公众街市,惟部分街市只获安排小型优化工程改善间隔,有近月完成“街市现代化计划”的街市亦人流冷清。有关注街市发展的组织指,街市配套不足导致街坊到访意欲低、档主无心经营,形成恶性循环,希望政府能尽快打破“困局”,为市民提供更理想的生活环境。

MAZ02P01150823 copy

▲位于葵青区的荣芳街街市因位置偏僻、街铺抢客、没有空调形成3大痛点,成为“死场”。

MAZ02P02150823 copy

▲荣芳街街市虽然邻近港铁站,但要转入横街,位置偏僻并不起眼。

荣芳街街市自1981年落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12个档位的承租率接近80%,比当局目标90%出租率低。早上10时许,街市人流疏落,部分档主仍未“开斋”,愁眉不展。

MAZ02P03150823 copy

▲早上10时许,部分档主仍未“开斋”做生意,愁眉不展。

在荣芳街街市经营20年的海鲜档老板指,街市不论环境、气氛也今非昔比。他形容,以往街市没有“吉铺”十分旺场,但人流自8、9年前起一直减少,“那时街市没有空位,全场爆满!未有港铁的时候,西贡很多人都过来买菜,甚至一个早上做逾万元生意(港元,下同)!”他指,街市虽然邻近港铁站,但要转入横街,地理位置偏僻,至近年被邻近街道旁的蔬果档、鲜肉档“抢生意”,昔日街坊熙来攘往的情景不再复见,“市民一落巴士就在那边买菜。”他向记者透露,采访当日早上只有150元生意。

海鲜档一早上仅150元生意

有档主坦言,全香港街市也受疫情影响,现已陆续走出阴霾,无奈荣芳街街市硬件配套落后,至今仍处于低谷,竞争力远不及其他街市,“没有冷气、没停车场,配套完全落后……其实很多街市也没有冷气,但他们『就脚』,附近全是民居。”有干货档主直言“有汗出、无粮出”,她形容,荣芳街街市的客流量是“医生多于病人”,“档主就是医生,病人却不进来,即使政府重修街市也没有用,无法挽回客流量。”即使有档主尝试增设电子支付服务“自救”,也无助挽回生意,慨叹花工夫申请也白费力气,心灰意冷指,“做得一日得一日。”

事实上,早于2015年,政府部门曾向立法会的公众街市事宜小组委员会,提交了“改善公众街市营运环境顾问研究”,向荣芳街街市、荃湾街市、油麻地街市等6个食环署辖下的街市提出多项改善建议,包括改善排水渠、通风、照明、消防设备和标志牌,亦有更换地砖、翻新厕所和辟设无障碍通道。然而,上述“小修小补”并没有改善街市整体的规划,如荃湾街市只作外墙美化及重整间隔,荣芳街街市只加设灯箱,有档主直言,并不知道政府有为街市作优化工程。

此外,街市不设电梯,洗手间却设于2楼,一众档主或顾客“人有三急”,也要先爬两层楼梯;后来政府在地下兴建残疾人士洗手间,档主才因而受惠。有前来买菜的熟客直言,多年来只在街市去过一次厕所,“要爬楼梯上去去厕所,简直要我命!”

MAZ02P05150823 copy

▲荣芳街街市不设电梯,却把洗手间设于2楼。

档主泄气 宁重建成住宅

2018年《施政报告》宣布,预留20亿元推行为期10年的“街市现代化计划”,为多个食环署辖下公众街市设施进行改善工程或全面翻新,同属2015年的“试点”的牛池湾街市及荃湾街市榜上有名,惟荣芳街街市和油麻地街市等并不在计划名单上。据了解,油麻地街市的情况也不遑多让,周日下午前往街市查看,一楼摊档仍有不少市民光顾,二楼却只有不足5个档口开门营业,其余位置皆沦为货仓,与邻近热闹的露天市场大相迳庭。

监察公营街市发展联盟发言人吴小姐指,街市配套欠佳,固然影响街坊到场购物的意欲,人流冷清导致档主无心经营,“形成恶性循环!”她相信,附近住宅确有需求,若然街市的硬件能明显改善,或可吸引更多人流。

吴续说,将街市现代化的计划概念虽好,惟据其观察,计划首个完成全面翻新、近月重投服务的香港仔街市,扩大了摊档面积、安装中央空调系统和增加洗手间数目,亦设有公众座椅、育婴室等设施,人流却不似预期,相信背后仍有其他问题存在。

不少档主异口同声支持政府重建街市,有老板直言,“政府收回街市改建几十层住宅好过!否则政府蚀钱,我们又赚不到钱……这个街市没有用了!” 另一档主亦说,“我们个个都说快点拆,拆卸之后我就退休,不做了!”她认为,政府维修也是白费力气,直接拆卸一了百了。

除了档主支持拆卸或重建街市,两个葵芳地区团体“葵芳区私人楼宇居民联会”和“葵芳围街市及社区关注组”,也就改革荣芳街街市表达意见,更提交社区规划调查报告予区议会讨论,盼加快优化街市的进程。上述调查访问了241位居于葵芳邨、葵联邨、葵翠邨等附近会使用荣芳街街市的居民,逾80%受访者赞成原址重建成综合大楼,以完善社区配套。

人口密度续增 分薄社区资源

葵芳围街市及社区关注组成员卢小姐指,葵青区原有的社区规划也有待改善,随着荔景邨恒景楼等新建大厦落成,区内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现有社区资源只会不断分薄,无奈原有的综合大楼选址最终改建成公共屋邨,“市民都期望在区内中心的位置建设综合大楼。”

翻查资料,规划署在2009年修订《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公众街市被剔除不再以区内人口为参考基础。吴小姐指,明白政府用地珍贵,但修订导致社区规划更混乱,区内人口增长也难以争取增设公共设施。她指,近年越来越多食品超级市场或街市营办商跳出街市,在街道上承租一个大铺位开业,令街市的定位和传统发展模式有所改变;然而,食环署近年已逐步减少对公众街市的管理,令不少像荣芳街街市一样的“死场”走向死胡同。她举例,署方把天水围临时街市的管理工作外判,只保留租务工作,故不会主动处理现有街市的管理问题,希望政府能尽快打破“困局”,例如以抽签及划一租金的形式取代价高者得投标,营造更公平的营商环境,为市民提供更理想的服务。

改革限制诸多 最多建两层

区议会曾讨论改革荣芳街街市为综合服务设施大楼,规划署指,现时该用地的最高建筑物高度限制为两层。有档主听闻后直言,限制令人费解。

有干货档主指,若政府重建街市为综合大楼有两层限制是浪费资源,“当然是向高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兴建儿童设施、社区中心、游戏区……我们几十岁人无所谓,但年轻人就不会来做生意了。”有菜档档主亦同意指,现时处处高楼,不明白为何街市用地有高度限制。翻查城市规划委员会网页上的“分区计划大纲图”,荣芳街街市用地在地图上有正方形括有“2”字的标示,即其最高建筑物高度限制为两层。

记者致电城规会查询,职员指,部分用地可以根据《城市规划条例》(第131章)第16条递交许可申请以放宽高度限制,惟不适用于兴建新界豁免管制屋宇、位于乡郊地区的临时用途或发展的许可续期等。

葵芳围街市及社区关注组成员卢小姐指,明白用地有层高限制,仍盼望有其他选址可建综合大楼,如邻近的葵芳社区会堂或其他休憩空间,“希望在不影响原有规划标准下设置综合大楼,居民真的有需要。”

改造计划难服众 档主各执己见

对于缺乏空调系统导致人流疏落,有街市档主各执己见。然而,有街市在增设空调系统后,再面对其他设计上的问题。

在荣芳街街市,有海鲜档东主反对加装空调系统,他形容,现时的风扇数量已是往日的两倍,加上抽气设备,情况可以接受,“以前开工要准备毛巾擦汗,现在不用。”他认为,安装空调最多可提升20%生意额,撇除政府支付安装费用,电费、维修费也要由商户摊分,变相增加负担。据他估算,现时每月租金约为4700元,安装空调后或跳升至每月7500元,“就算人流及生意额因为增设空调提升,一天开12小时空调,电费也相当惊人!”他直言,安装空调后,倒闭的店铺或更多。有鲜肉档档主则持相反意见,认为街市太闷热,安装空调令环境舒适,自然吸引客人过来,“若不加装冷气机,政府重建也没用,完全顶不住。”

然而,在“街市现代化计划”下完成翻新的香港仔街市,即使已安装空调系统,仍面对设计失当等问题。据了解,翻新街市时,有关部门早已为鱼档设置鱼缸,惟不少鱼贩反映鱼缸设计不实用,要废时失事重新拆除安装;熟食中心的用餐区座位、档口出入口的布局亦有待改善。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