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有料到】​瞄准旅客需求重整策略,迎接多元消费新趋势

2023-08-28 08:12

疫后访港旅客回升,但消费热度不似预期,令百业大失所望,纷纷寻求出路,惟面对旅客消费行为的改变,香港旅业似乎也乱了阵脚,一时说要激活地摊经济,一时说要延长商场营业时间。与其药石乱投,不如好好想想旅客的真正需要,对香港有什么期待,再按目标客群制定针对性的营商策略。

疫后访港旅客回升

目前旅客量回复到疫情前约七成水平,当中超过八成为内地旅客,年轻旅客更成为拉动旅游消费的主力。在他们眼中,香港不再是购物天堂,不及淘宝价廉物美、包罗万有。这批客群,全然不会如昔日般直奔大型购物点或主题公园,而是转向个人需求的满足感,他们对于感兴趣而又新鲜感强的事物,尤其是一些玩味浓的体验,甚舍得花费,尽情体验。追求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体验性成为消费新趋势。

随手翻看小红书上有关香港旅游攻略的帖子,不难印证这个变化。很多人赴港,是为了感受洋气得来接地气的“港风”,喜欢在窄窄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行逛,或是看看港产片的取景,沉浸式感受香港的街头氛围、生活气息,体会摄影大师何藩镜头下的魅力都会。

有人则追求文化盛宴,用心整理香港的文化地图,专程赴港看博物馆、展览、演唱会和文化活动。即使香港故宫不及北京故宫多文物,旅客也享受在这里一进门就有动画讲述故宫建筑的变化,还有180度环回屏幕、以裸眼3D效果“穿越故宫”。

也有人喜欢香港的殖民地历史,新旧融合、中西文化和平共处;追求复古港味的,更会专乘去百老汇戏院看一出经典电影,感受本地文化特色。

一些访港常客则想发掘小众又有趣的玩法,有人访寻城市秘景、穿梭大街小巷搵路牌打卡、去慈山寺抄经文。有人特意到工厦寻宝玩乐,到芭比主题溜冰场溜一转、到舒淇推介的香水店寻香、到旧物店买胶片相机,甚至到警察总部买警察小熊;也喜欢融入创新科技的沉浸式场所体验。

当然有更多的人爱美食之旅,奢华的、地道的,以至精致米芝莲餐饮。对任何世代,美食仍然是大多旅客爱探索的领域。

再看看网上一些旅游趋势调查,经历新冠疫情后,放松身心的“慢游”、“生态旅”成为旅客新需求。不少人希望去非知名景点,与自然景观有关的搜寻标签也呈现增长趋势,包含健行、清新空气、大自然等概念登上浪头。也解释了香港登山游、考古游等旅游路线为何大受欢迎。有调查亦显示,五成受访者希望能以当地人的方式探索新的地方,近六成人则表示,如果在旅行期间无法充分认识地区文化,等于浪费了一趟旅行。

种种迹象皆可见,旅客的旅游形态已然改变,沿用“老景点、老顾客、老思路”发展已不合时宜,旅业服务转型已势在必行。即使要搞活夜市,也不能停留于饮食购物逛商场,还应注入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业界应适应新时代,瞄准旅客需求,了解其消费习性及喜好,再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发挥创意,进行产品调整,打造新的旅游体验。

针对旅客喜爱“慢游”,业界可开发小众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深度游路线,筹划一系列城市漫游攻略。博物馆之旅、港剧场地朝圣之旅,或者演唱会文娱之旅等,都可带领外地游客更深入地认识本土文化。其他周边文创产品、活动、出版物也可顺势而生,从而撬动旅客消费欲,带活周边经济。

针对热爱中西文化交汇的旅客,我们可设计体验共融文化的景点及活动,凸显香港融合中西文化和雅俗共赏的特色;并且善用科技展示自身优势,为旅客打造一趟文化科技之旅。

另外,亦可将工厦打造成寻宝地,营造“可食可买可玩”的特色。针对吃货一族,除了推出季节限定,也可设计具本土情怀的餐点,又或主打高端餐饮的美食路线,展现香港包罗国际美食的独有魅力。 

香港旅游业是时候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善用本身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重新展现国际大都会的多元化魅力。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