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厨房 | 单亲妈妈租劏房无厨房,对着马桶做饭:已比以前好

2023-09-17 10:14

“屋企窄到冇厨房,只能对住个厕所炒菜煮饭。”居住劏房的家庭原本就是弱势一群,其中妈妈担当照顾家人起居饮食的重要角色,面对经济下行,最终越住越窄,越租越差,有单亲妈妈偕女儿居住百呎劏房,家中没有厨房,煮饭炒菜只能躲进厕所内完成,有社企发起“社区厨房”计划,专为劏房住户提供厨房炉具及咖啡机等用具,再让她们受助变助人,甚至为早出晚归住户制作“即煮餸菜包”及免费咖啡,加强社区联系。

35岁的何小姐偕同9岁的女儿数年前与丈夫离异分居后,两母女便开始出外租屋,她们曾经在观塘向一个家庭,租入单位其中一间睡房,客厅及洗手间共享,基本所有起居生活只会在房内完成,“一返去就匿入房,尽量都唔想麻烦到业主一家,所以喺区内无乜朋友,个关系好孤立。”直至大约3年前在葵涌以月租3800元觅得一个面积约100呎的劏房单位,母女二人才正式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但由于劏房太细不设厨房炉头,所以用电饭煲煮饭或电磁炉炒菜,每每需要用水,只能在唯一有水的厕所内完成,“毕竟喺厕所,爆炒一定唔会,好多时煮完饭就用热水滚菜或蒸餸就算。”直至后来报名参加社区厨房计划,利用中心的厨房煮菜及洗衣机清洗被铺,与区内劏房户同声同气,才开始有一个定期活动的落脚点。

何小姐炒菜煮饭,与马桶迎面而对。 (受访者提供)

▲何小姐炒菜煮饭,与马桶迎面而对。 (受访者提供)

由于厕所内煮食空间有限,只能透过电磁炉及饭煲完成最简单的餸菜。 (受访者提供)

▲由于厕所内煮食空间有限,只能透过电磁炉及饭煲完成最简单的餸菜。 (受访者提供)

洗菜切菜要在洗手盘内进行。 (受访者提供)

▲洗菜切菜要在洗手盘内进行。 (受访者提供)

社区厨房开展以来,何小姐会利用中心的洗衣机清洗床单被铺等较大型日用品。 (莫家文摄)

▲社区厨房开展以来,何小姐会利用中心的洗衣机清洗床单被铺等较大型日用品。 (莫家文摄)

同样4年前以6300元租住两房劏房单位的42岁阿芳,与丈夫育有2名分别20岁及4岁的女儿,形容早年搬入葵涌区时,“每日出去就系凑个囡返学放学同街巿买餸2个地点,唔多识人,日日对住4幅墙,差啲搞到抑郁。”直至后期她接触麦理浩夫人中心社工,先与街坊组成的义工群组组织团购平价食品及日用品,其后再利用社区厨房,参与义务制作“即煮餸菜包”,每日到场将送来食材切好及肉类腌好,再打包成一道菜,专门供应予早出晚归的街坊,让他们减省烹调的时间,去年社区厨房再加入咖啡机,她接受冲咖啡培训班后,去年圣诞起落手落脚参与免费派发咖啡服务,受惠人士包括区内街坊、商户及社企餐厅食客,由受助变成助人。

阿芳形容参与计划后获益良多,“社交圈子扩阔咗,个人开心咗,我有空余时间会叫埋4岁囡囡一齐参与推广社企服务派传单活动,连佢都大胆咗肯主动讲嘢。”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组织高级干事潘咏珊表示,计划开展至今,可服务家庭由1000个升至2000多个,当中500多个为活跃用户,而绝大部分服务使用者均为女士,其中3至4成为单亲妈妈,反映服务有实际需要。

阿芳未接触社区厨房计划之前,每日只会定点送女儿上下课及买餸,其余时间是面对家中四幅墙。 (莫家文摄)

▲阿芳未接触社区厨房计划之前,每日只会定点送女儿上下课及买餸,其余时间是面对家中四幅墙。 (莫家文摄)

窗边种盆栽成为她居住劏房中最好的放松方式。 (莫家文摄)

▲窗边种盆栽成为她居住劏房中最好的放松方式。 (莫家文摄)

劏房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天花渗水墙壁发霉司空见惯。 (莫家文摄)

▲劏房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天花渗水墙壁发霉司空见惯。 (莫家文摄)

阿芳报名参与社区厨房后,由受助变助人,主动为早出晚归的街坊提供即煮餸菜包,切菜煮肉一手包办。(受访者提供)

▲阿芳报名参与社区厨房后,由受助变助人,主动为早出晚归的街坊提供即煮餸菜包,切菜煮肉一手包办。(受访者提供)

阿芳报名参与社区厨房后,由受助变助人,主动为早出晚归的街坊提供即煮餸菜包,切菜煮肉一手包办。 (受访者提供)

▲阿芳报名参与社区厨房后,由受助变助人,主动为早出晚归的街坊提供即煮餸菜包,切菜煮肉一手包办。 (受访者提供)

阿芳去年参加即磨咖啡冲调班后,利用社区厨房内咖啡机,亲手制作再派予区内街坊。(受访者提供)

▲阿芳去年参加即磨咖啡冲调班后,利用社区厨房内咖啡机,亲手制作再派予区内街坊。(受访者提供)

阿芳去年参加即磨咖啡冲调班后,利用社区厨房内咖啡机,亲手制作再派予区内街坊。 (受访者提供)

▲阿芳去年参加即磨咖啡冲调班后,利用社区厨房内咖啡机,亲手制作再派予区内街坊。 (受访者提供)

地盘工人亦是免费咖啡受惠者之一。 (受访者提供)

▲地盘工人亦是免费咖啡受惠者之一。 (受访者提供)

她留意到政府今年初推出深水埗社区客厅,计划为育有0至6岁婴幼儿的基层照顾者,提供逾1.2万呎空间和免费服务,包括育儿友善空间、体验式学习游戏及专业化亲职教育等,中心预计每年可服务超过6万人次。她指因应中心营办社区厨房多年经验,认为除了提供场地硬件外,最主要透过社区组织社工联络下,引导潜在服务使用者使用设施。“以工厦劏房为例,好多住户处于隐形状态,可能你要去100幢工厦洗楼派街招,又或区内开信息街站‘捞Case’,呢类劏房户都系核心使用者之一,但就要靠当区社工发掘出来。她建议政府多与社区组织合作,以善用社区客厅提升使用率,让弱势真正受惠其中。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组织高级干事潘咏珊指社区厨房推出以来,服务用户大多是女士,其中三至四成为单亲妈妈。 (莫家文摄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组织高级干事潘咏珊指社区厨房推出以来,服务用户大多是女士,其中三至四成为单亲妈妈。 (莫家文摄)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自2016年起推出劏房家庭支援计划,受惠群众为居住劏房、天台屋、工厦劏房等不适切居所的住户家庭,每次只需8港元可以使用社区厨房,计划经过三期发展,最新为去年赛马会“络区乐区”支援劏房家庭计划,如今已经可以划分不同使用区域,包括洗衣机、厨房、咖啡机,以及按摩椅等空间,解决街坊因租住劏房而衍生的日常起居难题。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