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新会县博物馆(现新会区博物馆)在学宫成立,从此学宫成为一个展示新会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拥有各类藏品5000余件,年代范围上自远古、下迄近现代。
记者采访时看到,学宫的东西库、东西廊布置着新会历史展览、新宁铁路展览、石刻陈列等。大成殿后的明伦堂遗址成了“石苑”,陈列着各种石虎、石龟、石羊等。
日前,著名微博博主@考古学人到新会学宫参观,特意“打卡”馆内的“镇馆之宝”乌利单刀和“木美人”并发帖,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原来‘乌利单刀’真的是一把刀!”
▲新会区博物馆内珍藏的“乌利单刀”。
新会区博物馆有四件“镇馆之宝”,分别是“木美人”、乌利单刀、大藤鼓、鳄鱼骨骼等。其中,“木美人”是中国发现的创作时间最早的油画之一,为明代作品,距今约500多年。其主体是两名女子身穿汉式襟衣,几乎与真人一般大小,高160厘米左右。两名女子轮廓清晰,鼻梁高挺,眼窝凹陷。“木美人”还曾登上央视国宝档案栏目。
▲历经500余年,“木美人”依然笑意盈盈。
至于乌利单刀更是与一段粤语典故有关。根据新会区博物馆资料介绍,元朝初年,有一个镇守新会北部的将领名叫乌利,日常使一把单刀,为人残暴。一日,乌利乘船渡西江。船夫乘机将船摇翻,不通水性的他沉江溺毙。元朝灭亡后,周边村民在西江捞起一把单刀,认为是乌利的单刀,便放在庙内供奉近300年。后来,珠三角一带便流传起乌利的故事,还创出了“乌利单刀——糊里胡涂”等歇后语,形容人做事胡涂、行为乱七八糟。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