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后18区餐饮分布大洗牌!新界东生意旺,油尖旺成大输家

2023-10-31 08:54

香港今年全面通关,餐饮及零售界迎接经济复常,但过去3年港人消费模式已悄悄改变。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发表“香港经济钟”研究,以香港18区的消费情况,深入分析餐饮趋势,发现今年上半年外出用餐及外卖订单双双录得增长,混合办公使一些消费转移至住宅区,新界北的沙田、大埔、西贡等尤为明显,此消彼长下,油尖旺区因缺乏游客支撑,成为大输家。

油尖旺区消费份额较疫前下跌

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引述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厅收入,已达到2019年同期疫前水平的91%;该所研究亦指出,上半年不论是外出用餐,还是外卖订单皆有所增加,而周末外出用餐亦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研究拍出,各区的用餐消费份额分布,很大程度上已经恢复正常,不过各个时段的复常步伐不一,而油尖旺区及东区的用餐消费份额,整体相比4年前更录得下降。

中西区

湾仔区

东区

南区

油尖旺区

深水涉区

九龙城区

黄大仙区

观塘区

葵青区

荃湾区

屯门区

元朗区

北区

大埔区

沙田区

西贡区

离岛区

WFH推动住宅区生意 空置率拖累东区

在午市消费上,“香港经济钟”发现,大埔区及深水埗区等住宅区的消费份额增加,而中西区、 湾仔区、东区和油尖旺区等主要商业区及热门餐饮区,份额则有所下降,相信与混合工作模式有关,其中远程办公令办公室空置率高企的东区尤为影响。

事实上,当大多数打工仔重返办公室后,热门区仍有较大份额,中西区及湾仔区在2022年和2023年的午市时段消费,共占香港整体的25%,而油尖旺区、东区和葵青区紧接其后,分别占13%、11%和 9%。

沙田做晚市大赢家

晚市上,各区的疫后变化更为明显,研究指出,沙田区录得晚市时段消费份额相对最大,增幅达1.4%,其次为葵青区的上升1.1%,以及西贡区、大埔区和元朗区各增长0.8%。另一边厢,份额跌幅最大的是东区、油尖旺区和荃湾区,分别下跌了1.7%、1.2%和1.1%。

研究特别指出,游客数量下跌是导致油尖旺区餐饮消费下降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而西贡则因为有远足径和海鲜餐厅闻名,疫下吸引港人热衷大自然活动,于通关后也未见热情减退。

周末餐饮消费远离商业区

餐饮消费在周末更见真章,研究指出,远离主要商业区的地区消费水平明显较高,包括西贡区、大埔区、元朗区、屯门区和沙田区。另外部分地区的周末消费份额,比疫前水平为低,包括九龙城区、黄大仙区、荃湾区和深水埗区。

Mastercard:旅客餐饮需求将推动核心商业区复甦

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亚洲首席经济学家David Mann认为,香港的饮食模式受疫情影响经历重大转变,但相信除了社交距离措施解除及上班一族回归办公室,当游客在疫后重回,更倾向于在餐饮等体验方面花费,将有助香港核心商业区的餐饮界进一步恢复。

客人都去哪了?

今日(31日)是疫后复常的首个万圣节,以往万圣节香港都是人头涌涌,节日氛围浓厚。28日是节日前的周日,已经有不少“哗鬼”出没于兰桂坊。

今日(31日)是疫后复常的首个万圣节,以往万圣节香港都是人头涌涌,节日氛围浓厚。28日是节日前的周日,已经有不少“哗鬼”出没于兰桂坊。

但据附近酒吧负责人称,今年的销情一般。他表示,今年万圣节的生意额可达到2019年的大约7至8成,原因是很多市民选择年底外出旅游,亦有部分外籍游客疫情3年离开香港。

其实香港18区消费出现此类情况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早预见。自内地与香港通关以来,出现的最多的词就是“反向”、“北上”。

每到周末,深圳各大口岸就会出现大排长龙过关的情况。据深圳口岸办统计,自今年1月8日恢复通关以来,截至8月6日深圳陆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共7526万人次,日均36万人次。其中香港旅客5257万人次,占总旅客的70%。

单单只看刚过去的重阳节小假期,23日假期最后一天就有超57万港人从内地返港。他们去内地干什么,当然是祭祖、顺便吃喝玩乐消费。

除了港人组团北上消费,三年不见内地游客的旅游模式也大有改变。以往去香港都是“买买买”,而现在有各大电商、海南免税,内地旅客去香港早已不再只购物,而是更多的想体验香港风土人情、City walk。因此香港如想吸引更多旅客消费游玩,还需做出更多努力。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