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黄槐森出任贵州按察使,次年任署理巡抚。1893年3月9日被任命为广西布政使。1895年调任为云南署理巡抚、巡抚。至1897年10月,为广西巡抚。清朝巡抚俗称“封疆大吏”,总揽一省军政民生,位高权重。这位从香山地区走出的首位巡抚,开始在广西施展才华。
▲黄槐森行书挂轴。翻拍于珠海博物馆
▲黄中丞公纪念亭
据《自开商埠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记载:南宁位于广西南部,上通云贵,北倚柳桂衡湘,沿江而下,可直达梧州、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政治军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到明清时期,南宁已是“商贾丛集,民物茂康”。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南宁虎视眈眈,试图将南宁作为自己控制的转运港口,这些举动引起广西地方当局的注意。1898年,广西巡抚黄槐森抵南宁视察,得知已有外国商人欲在南宁购买地皮、兴建洋行。
于是,黄槐森上奏朝廷,奏请南宁“自开商埠”。“开海禁以来,通商口岸,许各国分划租界,失中国应有之权,启四邻觊觎之渐。即梧州上年新立码头,各国即索立租界,绅民颇多龃龉。虽办理幸臻妥洽,而权利终嫌交侵,因详察情形,当以左江南宁府为要着,若不先立口岸,诚恐他人援梧州之例求请,又增朝廷后顾之忧。”为此,他建议“援照湖南岳州府等处成案,开作口岸,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总理衙门接到奏折后,赞成黄槐森的主张,认为“与其外人援例求请,而后准行转政,授权于人,不如自开口岸,尚可示以限制”。清政府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当即批准黄槐森的奏折,同意开放商埠。经过多方规划筹备,1906年11月,清政府宣布南宁正式对外开埠通商。
“光绪二十七年,广西巡抚黄槐森奏准南宁自辟口岸,不许各国分划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经总理衙门,照会各国公使遵照,此南宁开辟商埠之始。”南宁成为中国近代内陆沿海城市第一个“自开商埠”,由此开创了南宁地区货船穿梭、百业兴旺的繁盛局面。黄槐森成为了奏请广西南宁开埠通商的第一人,在南宁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