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年经历“500年一遇”黑雨致多区水浸,引起对政府应对措施和能力的质疑。 中文大学联合科技大学及香港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2040年后热夜将增5成,最多连续热夜日更长达15日,而沙田、九龙、港岛北等区域成热夜重灾区。 团队同期预测降雨量将增逾4成。 面对极端天气所致的健康风险及灾害,团队促政府检讨基建、成立多跨部门合作,同时呼吁坊间减碳排放。
▲冯志雄(右2)促请各界减少碳排放,防患未然。 左1为吴恩融。
预测降雨量增逾4成
中大建筑学团队联同港大及科大团队,结合自2001年起20年数据,推算出2040至2049年香港热夜的10年平均值,将由2011至2020年的32日,增加5成至48日; 最长连续热夜数由8日升至10日,当中沙田、屯门、九龙、港岛等地将成重灾区; 同期最高每小时雨量将由今年黑雨纪录的158毫米,上升4成至逾230毫米。 至于“500年一遇”的暴雨何时再现,科大数学系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讲座教授冯志雄称难以估计,但肯定再现频率会比过去高。 他又坦言现时对2040至2049年的气候估算,只属乐观估计。
团队又指,极端降雨增加山泥倾泻及水灾风险,而热夜频繁容易致中暑、心血管不适等健康风险,长者及长期病患者首当其冲。
研究团队促政府检讨配套设施,中大建筑学院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恩融以避暑中心为例,指现时18区每区一个,但仍不足够,建议政府配合人口统计调节各区的避暑中心数量,始能切合备灾需求。 团队亦提议调整新基建管理规划,吴恩融以北部都会区为例,地势容易形成高温,建议大型基建增加通风及降温设施,“如增加绿化、水体、通风及采用透气建筑物料”,以避免因高密度建设,令该区成为“城市热岛重灾区”。 团队亦建议政府、企业及市民于日常中积极减碳,如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以缓和极端天气出现。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