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两军对垒时,各自统帅虽各为其主,又惺惺相惜吗?三国时期最后二位名将,晋国的羊祜与吴国的陆抗,就曾经这样做了。
羊祜,出身“泰山羊氏”,是名儒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的外甥,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的小舅子,他博学多才、善于写文、能说会道。陆抗,是三国东吴名将陆逊的次子、孙策的外孙。这两位名将无论从身世、气质到胸襟、智谋及为人处世,都称得上旗鼓相当、“半斤对八两”。
羊祜和陆抗的初次结交是在西陵之战时期,当时吴国的国势已经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西晋则是在灭了蜀以后就把目光转向了东吴。陆抗作为荆州的守城将领,羊祜作为西晋的攻城主将,两人呈对立的立场,彼当地自然都吃过对方的苦头。然而他们却有着很多相同点,他们各自掌握着大军,帐下雄兵猛将无数,但却都是儒将风范。
随着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羊祜被晋武帝任命驻守荆州,而差不多的时间,对面吴军也换了主帅,换成了陆抗。两位高手的互相斗法就算正式开始了。
话说羊祜率军前来时,本想用船只运粮草前往江陵,结果陆抗抢先命人毁坏了堰坝,阻断了晋军的水上粮道。羊祜没办法,只好改用陆运,这样行军速度就很慢。陆抗那边却快速地攻下了西陵,俘杀了叛将步阐。陆抗取得了第一次两人交战的胜利。
当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对陆抗的能力深为钦佩,而他自己也同时总结了此次教训,认识到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灭吴的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策略,以逸待劳,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羊祜鉴于历史经验,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同时对吴国人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因此,石城以西被晋国占有的地方,吴人来降者络绎不绝。
羊祜的所做所为,陆抗心中也明白,所以他常告诫将士们:“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败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而斗智斗勇的两人慢慢了解对方后,对于羊祜的人品,连陆抗心中都十分景仰,他曾当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是“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有一次,晋军的使者来访,陆抗因心中大起惺惺相惜之感,深以不能与羊祜一起欢聚饮酒、纵谈高歌而遗憾。于是问:“你家主帅酒量如何?”那使者说:“我家主帅酒量不错,但只喝上好的酒,一般的酒是不喝的。”陆抗令人取来一壶酒说:“这是我藏了好久的美酒,你带过去,给你们主帅尝尝,就说是陆某亲自酿的,以答谢他归还猎物的情分”。
那使者回到营中,详细汇报了情况后,羊祜大笑,打开壶盖便喝。部将急忙劝道:“此酒恐怕有诈,都督先别喝。”羊祜却笑道:“陆抗哪里是下毒的小人,不必疑虑。”
又有一次,陆抗的使者来晋营,羊祜问:“陆将军安否?”来人说:“主帅卧病数日了,没见出来。”羊祜得知陆抗生病,便让使者带了药去给陆抗,东吴使者将药拿给陆抗时,吴将都怕其中有诈,劝陆抗不要服,陆抗却深信不疑,并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
而当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这些做法,气愤地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说:“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我不讲信义,正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
在当时晋吴两国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双方都屯兵边境,羊祜与陆抗俩人是边境屯兵的主帅,却如此信任对方,不但毫不怀疑对方送来的东西有诈,陆抗甚至还为此顶撞吴主。可见两人虽各为其主,实际已经是肝胆相照、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好友了。
晋吴两国在荆州的对侍局面,直到直到公元274年,陆抗因病去世,羊祜立即上书晋武帝,认为时机已到,力主伐吴。然而,羊祜不久后也染病了,他只得推荐杜预担任主帅,接着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