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惠阳淡水邓氏不仅注重家风家训的教导,而且推己及人,力所能及地回馈桑梓。从教书到创办书院,从传承书法艺术,到助推惠州女子教育起步。惠阳淡水邓氏心系桑梓,用行动传承优良学风。
“铁笔御史”邓承修生命中的最后三年是在惠州度过的。他将报国无门的热血,全部浇筑在振兴桑梓教育上。应当地知府之请,邓承修主讲丰湖书院,教书养母,以卖字补贴家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邓承修在淡水圩创办崇雅书院。谢官还乡的邓承修将其毕生所得的俸禄,很大一部分奉献给了崇雅书院。书院有楼一座,设三个班,学生有一百多人,邓承修亲任山长,以“端学术,正人心”为学规,为乡梓育教人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欧榘甲、郑士良、邓仲元等人,都是师出崇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淡水地区第一面红旗就在崇雅中学升起。崇雅书院楼也曾是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军行营旧址。
惠阳淡水邓氏家族女子也毫不逊色。清代末年,女子教育逐步走向开放。1908年,惠州第一所女校“惠州振坤女子学堂”成立,因缺乏足够的师资,向邓承修之女邓梦湘抛出橄榄枝。邓梦湘在家族优良家风的影响下,勇担“惠州振坤女子学堂”总教习一职,为当地的女子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惠州现代女子教育由此蹒跚起步。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