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艘如蚁集江门,却喜江声敌市喧

2023-03-24 14:59

日前,记者走访长堤时,只见蓬江河上一艘货船剪水逆行,载着货物往礼乐、新会方向缓缓驶去。坐在一旁钓鱼的市民林先生说:“当年这裹船多着呢,岸边排得密密麻麻,哪像如今一小时都过不了一艘船。”

W3

▲长堤外蓬江上,一船剪水向南行。

自有“江门墟”以来,蓬江北岸一带便是西江航运枢纽。江门民间历史研究者何耀权说,明代“江门晚渡”千帆竞发,清代经历短暂“迁界禁海”后又设正税口,使江门成为广东商业名镇。清末民初开辟通商口岸后,江门的内河航运逐渐走向高峰。

“行分南北枕江开,海外商船逐队来”。20世纪上半叶,长堤商旅云集。周边礼乐、滘头的农产品,中山坦洲和茂名水东的粮油杂货,广佛等地的日用品,甚至港澳的洋货,都汇聚于长堤进行交易。如今,长堤建筑外立面还残留着“万就行”“允元”“嘉誉堂”等旧日商铺的名号,以及“海味”“白米”“粮油杂货”“地道药材”“燕窝陈皮”等广告字样。字迹虽已斑驳,但从中仍可感受昔日繁华。

除货运外,江门水上客运也鼎盛一时。何耀权介绍,民国时期,长堤一带码头、埗头众多,每日都停泊着发往广州、肇庆、梧州、石岐、斗门等西江沿岸城镇的渡船、火轮。当时,西江客运使用的渡船又称“花尾渡”,是一种无动力驳船,需以火轮拖行。直到1970年代,市民从江门前往广州,大都要来长堤乘坐“花尾渡”。林先生说,他听父亲提过,“花尾渡”停靠在如今长堤青年广场外的5号码头上。钓台故址旁有个船员俱乐部,当时客人买船票、商人办货运,都是在船员俱乐部裹找航运公司办理。船员们白天在船员俱乐部裹休息,晚上6时到8时开船出发。坐船的、送船的都在码头附近的长堤沿岸等着。当时长堤卖粥、炒河粉、炒蚬、炒螺等摊档沿岸遍布,市民可坐在摊档摆设的长凳上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蚬粥、一边等船。“上船后在船上睡一晚,第二天白天就到了广州。”

然而随着“花尾渡”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屡出事故,这种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九江大桥等通车后,江门至广州有了陆路通道。江门长堤的“晚渡”风景再也没出现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