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楼”挺立数百年,成村里地标之一

2023-05-05 14:57

刘仲明以儒为业,落担永汉之后,刘氏族人利用增江便利的航运,将龙门大山中的竹木、石灰、药材等运送至广州等地,再将广州等地的食盐、生铁等转运至龙门,往来贸易,积累了丰富家资,在增江河畔码头旁建立圩镇,成为而今永汉镇治的雏形。

与此同时,在马图岗、官龙围、新园、龙石围、松山下、上埔村、三角夫村、埔田村的族人,利用平旷肥沃的土地,种植稻谷,兴修水利,耕读传家。到了刘仲明八世孙刘菊庄时,社潭刘氏已经成为“镇中巨族”。

刘菊庄生四子:刘耕乐、刘渔乐、刘樵乐、刘读乐。渔樵耕读,四子的名字之中,也透着当年社潭刘氏的生活志趣和生产方式。

传承到刘仲明第十二世孙刘宗信时,刘氏扎根永汉已经300余年,家资族望,已经驰誉粤省,当时是明代正统年间。刘宗信,名瓛,字宗信。他少敏达,善于读书,少时即着文名。但是两次到京学习应举,却均不第。最后也看淡科举仕途,徜徉于龙门山水之间,醉心学问。

虽然永汉七刘家资丰厚,但是刘宗信“自奉俭约,不事华丽,接宾奉祭,俨然整洁”,在族人中威望极高,成为家族“话事人”。居乡期间,刘宗信为纪念先祖刘元城的伟大精神,用以勉励族人,于是倡建“铁汉楼”于马图岗。“铁汉楼”名如其楼,中间为一口古井,四周用近千斤的麻石砌筑而成。麻石之间,刀插不入,水泼不进,严丝合缝。

W2

马图岗老围屋坚固的炮楼高高伫立。

社潭民间传说,当时这些麻石十分沉重,无法堆砌上去。于是刘宗信用古人打仗时的“土山之法”,堆起土山,形成坡面,待石墙砌筑完毕之后,撤掉土山。正是用了这种办法,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古代,铁汉楼才能砌得如此完美。而今,600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很多建筑都已经化为灰烬。铁汉楼依然倔强地挺立在永汉振东村,成为村里的地标之一。

相关阅读